本报讯(记者葛洋)“刚洗完车,一场雨就浇下来!”最近,雷雨频袭,市民常遇“马路这边晴天、那边水帘洞”的尴尬。为何预报难挡雷雨“突袭”?8月21日,记者采访三门峡市气象台高级工程师张琪,揭开这个季节“晴雨难测”之谜。
“雷雨属于中小尺度对流系统,水平范围仅几公里到几十公里,生命周期1~3小时,就像锅里开水突然沸腾,说来就来。”张琪解释,三门峡位于豫西山地与平原过渡带,地形复杂,夏季午后地面升温快,暖湿气流与高空冷空气交汇,极易触发局地对流,“有时两个相邻社区也会一边晴空万里,一边暴雨倾盆”。
8月以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持续偏北,三门峡处于其西侧外围的西南气流中,充沛暖湿气流与冷空气激烈碰撞,短时强降水、冰雹、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随之增多。加之现有观测网络对“快速生消”的中小尺度系统仍存在盲区,预报难度进一步加大。
“目前我们已能通过卫星、雷达、地面观测等多源数据综合研判,但对流系统突发性强,难免措手不及。”张琪提醒,市民可关注“三门峡气象”官方平台,及时获取逐小时预报和预警;雷雨时应减少户外活动,避开低洼及山区,驾车遇强降水需减速慢行,防范城市内涝。
据悉,我市气象部门正持续升级监测设备、优化预报模型,力争不断提高精准度,也请公众理解天气复杂性,共同做好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