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标志着暑热渐退、秋意渐浓。处暑时节天气转凉,昼夜温差增大,怎样才能让我们的身体跟上节气变化的节奏更加健康呢?
一、怎样起居养生?
增加午睡解秋乏:要调整作息,早睡早起,顺应阳气收敛,同时增加午睡时间以缓解秋乏。
增减衣物适温差:早晚温差变大,注意温差防护,需及时增减衣物,避免着凉,但不宜过度保暖影响适应能力。
少吹空调勤通风:少吹空调,勤开窗保持空气流通,避免秋燥加重。
二、怎样饮食调理?
润燥为主:多食用梨、百合、银耳、莲藕等滋阴润肺食物,减少辛辣、油炸食品。
健脾养胃:用莲子、芡实、薏米等煲汤煮粥,避免冷饮和寒凉水果以防伤脾胃。
贴秋膘适度:慢性病患者需控制高脂饮食,荤素搭配,避免诱发胆囊炎或胰腺炎。
三、怎样做好疾病预防?
呼吸道疾病:注意感冒、咳嗽等,可通过锻炼增强肺功能,饮食上多吃萝卜等润肺食物;可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降低感染风险,并在人群密集场所佩戴口罩(推荐医用外科口罩),避免接触流感患者。
肠胃问题:饮食卫生是关键,避免隔夜饭菜,生冷食物需适量以防胃肠紊乱。
皮肤与过敏:蚊虫叮咬后勿搔抓,过敏性鼻炎患者可采取佩戴口罩、减少接触过敏原等措施。
四、怎样运动?怎样调节情志?
温和运动:选择散步、太极拳等舒缓活动,早晚进行以避开高温。
情绪调节:秋季易生悲秋情绪,需保持乐观心态,避免“情绪中暑”。
五、特殊人群建议
慢性病患者:需定期监测指标,科学搭配膳食,戒烟限酒,规律作息。
老年及体弱者:避免过度晒背或剧烈活动,注重保暖与水分补充。
儿童及免疫力低下者:需加强保暖,避免受凉诱发感染。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今年的处暑时间为8月23日,白天的暑热仍有余存,需继续防暑降温,同时迎接秋燥挑战。 (渑池县张村镇中心卫生院 上官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