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游?出片!无论是北京天坛祈年殿的“最佳机位”,还是辽宁大连菱角湾的对称石坝,抑或是四川兴文的白色天梯……时下,“能否出片”正悄然取代“是否好玩”,成为年轻人规划旅行的新标准。
这些景点爆火的逻辑高度一致:精致妆造、专业设备与精心修图加持下的旅游照,搭配“神机位”攻略,经社交平台传播引来跟风打卡,带动景点“出圈”。不少景区也主动打造网红场景、配套旅拍服务,持续优化出片体验,助力文旅消费升温。
从传统“到此一游”到富有艺术表达的专业摄影,出片已从旅行附属变为目的本身。从“看景”到“入景”,折射出游客需求的转变。人们不再是旁观者,既要“看见世界”,更要“让世界看见我”,将自己嵌入画面,也将风景融入社交叙事。
这种消费心理转变,倒逼景区从“卖资源”转向“卖场景”。从前,独特的自然资源或文化遗产是景区“卖点”;如今,“出片游”重新定义竞争逻辑:资源不再是决定性因素,“情节”和“场景”亦可成为商品。文旅场景的创设能力成为关键,谁能将资源转译为可参与、可共情、可二次创作的“文化容器”,谁就握住流量密码。
这种“新景点”的再造,推动文旅产业洗牌,完成从记录旅行到创造旅行的转型。但需警惕潜在问题,没有文化内核的出片极易沦为“一次性消费”,从“造景”到“造境”,立足多方参与的文化生产,才是核心,通过创新满足游客新需求,提升参与度与体验感,是文旅经济行稳致远的关键。陕西兵马俑博物馆用虚拟现实技术让游客身临其境,北京故宫用增强现实展示文物细节,都增强了游览的趣味性与教育意义。
期待更多新兴文旅模式如“出片游”般涌现,成为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为推动经济发展注入蓬勃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