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葛洋)三季度是决胜全年目标任务的攻坚关口,当前,全市上下正以高度的紧迫感与自觉性,全力以赴抓经济、促发展,确保各项工作稳定接续、强力推进,为夺取经济发展“全年红”筑牢坚实根基。
我市紧盯重点企业、行业与领域,逐项梳理关键指标进展,尤其强化企业用电、税收、用工、客货运等实时数据的监测分析,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快速响应、精准施策,确保经济运行始终处于合理区间。严格落实重大项目领导包联和定期调度机制,全力推动347个省市重点项目、23个“两重”项目、33个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及22个地方政府专项债项目加速建设,确保完成投资900亿元以上目标。
我市以“以企观政”服务企业大走访活动为抓手,向解决企业实际诉求与优化营商环境聚焦发力,加快构建完善企业诉求闭环办理机制,持续降低企业成本负担,切实增强企业发展壮大的信心与底气。深入实施重点产业链群培育3年行动,一方面推动黄金、铝、铜、煤及煤化工、建材、食品等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提质跃升;另一方面加速培育壮大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前瞻布局前沿新材料、新型储能等新赛道。强化技术攻坚、品牌塑造与业态模式创新,力促145个“三大改造”项目早建成早见效。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力度,以科技创新驱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构建。
我市积极落实国家消费品以旧换新后续补贴政策,精心策划秋冬系列促消费活动,同时,统筹推动“一老一小”、体育文娱等潜力领域深度挖潜,培育形成新的消费增长极。持续实施“千企百展”拓市场行动,精准组织企业参加国际知名展会,全力稳定并扩大外贸规模,促进外贸增长行稳致远。
经济发展的最终落脚点是增进民生福祉。我市坚持就业优先战略,聚焦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全力拓宽就业渠道、优化就业服务。持续加大养老、医疗卫生、城市治理等民生关键领域投入,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良性互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