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日前,在陕州区菜园乡南阳村的苹果园里,区农业农村局党员技术专家指导苹果种植户水公平开展扭枝等夏季果树管理技术。“按科学方法管理,今年产值提高了两成!”水公平抚摸着累累硕果高兴地说。这是该局推行“党建+技术帮扶”模式的生动缩影。今年以来,陕州区通过建强支部堡垒、党员一线领航、产业链深度融合,让党旗在乡村振兴一线高高飘扬。
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每周五的‘业务大讲堂’,既学政策,又练技术,现在我们下田指导更有底气了。”该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区农业农村局将3个党支部嵌入“果、牧、菌、菜、药”五大产业链,通过“三会一课”融入技能培训,累计开展田间课堂28场,解决技术难题60余个。在店子乡中草药基地,党员技术员推广的“林下种药”模式,使芍药与黄精套种效益亩产达8000元,带动6个乡镇连片发展3.5万亩中药材。
党员冲在技术前沿。一支由15名专家组成的“党员技术服务队”活跃在田间。在张茅乡麻塘湾酸枣树育苗基地,党员技术员指导培育的耐旱品种让荒坡变成“摇钱树”,盛果期收益达传统作物5至8倍;在西张村镇,“免套袋苹果”新品种实验田通过党员示范户辐射,推动2万亩果园迭代升级。这种“技术速达”服务已覆盖该区13个乡镇,培育了新型职业农民和技术能手200余人。
融合走出共赢新路。党建红链串起富民产业,在硖石乡三教地村,“酸枣树一次种植15年收益”的特性,让群众腾出时间务工增收;王家后乡燕山村3000亩连翘种植基地成了农民致富的法宝,种下去能收二三十年,今年,80亩地进入收获期,预计产量为4万斤,能卖32万元。特色产业发展方面,目前,该区已形成10个万亩级生产集群、10个千亩产业带,构建起特色农业“高效+规模”的全链条发展格局。 (张兵波 张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