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民生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5年08月14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黄河水从我家门前过”系列报道之三
黄河东流铺展大美画卷
文/图 本报记者 侯鹏云
作者:    来源:中国三门峡网 - 三门峡日报

    雾气升腾、大河奔流,8月8日,雨后初霁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片区美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山水画卷(如图)。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和“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指示要求,我市于2020年启动实施了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项目,总面积10万亩,目前已完成总投资20亿元,建设、完成万亩生态梯田、沿黄生态廊道、矿山治理、大禹文化公园等17个项目。

    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首位,全方位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我市逐绿而行、向绿而兴,开展了一场深刻的绿色变革。

    坚定不移推进生态修复治理。开展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图斑治理、关停矿山企业恢复治理和持证矿山恢复治理工作,共治理矿山总面积320公顷,把曾经的“疮疤地块儿”全部恢复为耕地、林地、草地,协商引导矿山企业退出626.8公顷,推动片区内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治理的历史欠账问题得到全面清零。

    因势利导开展生态长廊绿化。突出百里黄河生态廊道“库岸一体、天鹅齐飞”特色,完成会兴渡口至王官湿地段和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项目绿化提升工程,突出发展“四区两带一廊”绿化布局,累计栽植雪松、油松、五角枫等各类苗木60余万株,完成绿化面积4000余亩。

    因地制宜实施梯田改造。针对沿黄浅山丘陵地区干旱缺水的情况,我市因势塑形、化零为整,对丘陵梯田进行标准化改造整理,初步建成地块成型、适合耕种、便于灌溉的高标准生态梯田约2万亩,发展中药材、特色林果、油菜、油葵等多种农作物。

    深入实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累计完成老旧梯田改造160公顷、水保林350亩,修建水窑4座、沉砂池4座,谷坊8座,推动沿黄区域内年蓄水量增加8.34万立方米,林草覆盖率增加14.6%,保土量增加1万吨。

    “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以来,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项目实施了矿山治理、梯田整治和水土保持等多项工作,沿黄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已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后花园。”沿黄生态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高远波说,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项目不单是简单的种树治水,而是构建了一个“生态修复—文化传承—产业培育”的闭环体系。

    绿水青山不仅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同时还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在做好生态保护的同时,我市大力传承创新黄河文化,完善提升旅游设施,全力实现生态富民。

    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将中流砥柱精神、建设大坝时众志成城的艰苦奋斗精神、大禹治水精神等,巧妙地融入城市内涵,全力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先后建成大禹公园、中流砥柱博物馆、中流砥柱研学中心、沿黄铁路文化公园、滑雪场,并实施大坝景区提升等重点工程,推出窑洞特色民宿、农家乐、小火车观光旅游等项目,带动沿线乡村快速振兴,让昔日的荒山废坡变成游客追寻的诗和远方,成为群众脱贫致富、安居乐业的幸福靠山。

    “我们是从焦作过来旅游的,没想到三门峡大坝景区已成为一个整体的旅游度假区,她的美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都是那么高远纯净、震撼人心。”游客姚女士站在大禹公园观景台上,一边拍摄一边夸赞。

    生态之美催生发展之变,大河东流铺展大美画卷。徜徉黄河岸边,万亩荒坡容颜改,沿黄廊道生绿茵,在扮靓母亲河、建设幸福河的铿锵节拍里,我市正踔厉奋发、真抓实干,构筑起一道道黄河安澜的绿色屏障,描绘出一幅幅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壮美画卷。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三门峡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本网站所刊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三门峡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转载使用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民生
   第04版:国内国际
   第05版:特刊
   第06版:民声
   第07版:连线基层
   第08版:特刊
我市培育壮大特色产业集群
渑池县:“三化”建设强根基 精细治理提效能 灵宝市:创新机制破难题 精准服务促发展
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召开
洛阳市政协到我市考察
智能科技助力胡萝卜种植
三门峡市人大常委会任命人员名单
三门峡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接受徐相锋辞去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市长职务的决定
黄河东流铺展大美画卷
三门峡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决定柳波为三门峡市人民政府代理市长的决定
三门峡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召开三门峡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