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日前,在陕州区张茅乡南头村的田间地头,区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韩冬良在指导种植大户张金廷应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玉米不减产,还能多收一季大豆,增收看得见!”张金廷的喜悦映照着今夏陕州区4000亩复合种植田的丰产图景。
党建固基,筑牢粮仓“压舱石”。区农业农村局党员先锋队8名技术骨干深耕“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技”五良协同,在该区各乡镇开展6期技术培训,举办28场“田间课堂”,将实用技术送到农户身边,将科技注入42万亩粮田,护航粮食年产量稳定在1.2亿公斤以上。
党建拓链,激活产业新动能。“运用新技术种的陕州红梨,多赚了3万块!”甘棠街道红旗村赵大爷的感慨,印证了党建赋能下的技术革新实效。该区依托“党建+产业链”模式,发布主推技术13项,引进福星苹果、蜂糖李、富士之辉葡萄等15个新品种,鸿瑞牧业还代表河南亮相全国奶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张汴乡刘寺村正在建设的北美黑树莓种植产业园生机盎然。这个占地140余亩、总投资335.84万元的产业园,采取“公司+村集体经济+农户”模式,将打造成为集种植、采摘、加工、旅游于一体的特色种植园区。
党建聚力,“小李子”撬动大产业。甘棠街道柳林村党总支领办“三柳李子合作社”,打造“萌小李”品牌,引入蓝西梅、蜂糖李等品种,辐射带动邻村发展李子8000余亩。“支部领合作社,选对了路!”村支书赵宗良介绍,专家常态化驻村指导,推动盛果期亩产达8000斤,效益1.1万元。2025年,预计总产量1700万斤,产值2500万元,产品远销全国多地。甘棠街道春花农民专业合作社,68座蔬菜大棚排列整齐,其中7350平方米的连栋大棚和924平方米的日光温室大棚尤为壮观。该合作社辐射带动周边5个村100余户村民发展果蔬种植,直接增加经济收入100余万元,其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位居全市前列。
从金穗翻滚的沃野到果香四溢的庄园,陕州区以党建红链串联“果、牧、菌、菜、药”五大产业,铺展成“万亩成带、千亩成方”的振兴画卷。 (张兵波 张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