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村里路不好走,现在‘户户通’修到了家门口,出门方便多了!”8月4日,渑池县张村镇荆村村李大爷看着门前平整的水泥路开心不已。
近年来,荆村村将党建工作作为破解发展难题的“金钥匙”,通过强化组织建设、盘活产业资源、聚焦民生实事,让这个曾经的软弱涣散村焕发了新活力。
建强堡垒,筑牢治理“主心骨”
村里要发展,党组织必须先过硬。针对党组织软弱涣散问题,该村利用“派驻第一书记+村党支部”联动机制,由县商务局选派的驻村第一书记扎根村组一线,手把手指导党支部规范“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等制度,让组织生活从“走过场”变为“动真格”。每月一次的主题党日活动更是办得有声有色,党员们走进田间地头听民意、解难题,在实践中锤炼党性。同时,村里还精准制定整顿计划和集体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为整顿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盘活资源,激活发展“新动能”
“以前采下来的茶叶加工慢、保鲜难,现在有了自动化炒茶设备和冷链车,再也不愁卖不上好价钱了!”九龙采摘园负责人指着崭新的设备介绍。这得益于荆村村借助派驻单位优势申报的县域商业体系项目,70万元的投入让采摘园“鸟枪换炮”,生产效率提升40%,还带动20余名村民实现季节性就业。此外,村里将10万元整顿经费投入“户户通”道路硬化项目,硬化路面1.2公里,彻底解决了村民“出行难”问题。
聚焦民生,绘制幸福“新画卷”
“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免费体检,还给我们免费拍了照片,党的政策真是暖到了心坎里!”78岁的王奶奶拿着刚拍的照片赞不绝口。不久前,村里组织126名老人开展免费拍照和义诊活动,让老人们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关怀。
在荆村村,民生实事清单正一项项变为现实:对照脱贫攻坚反馈问题建立台账,实行销号管理,筑牢防返贫底线;推进九龙山庄产业升级,拓宽集体经济增收渠道;协调电力部门改造线路,解决500余亩农田灌溉难题……一件件民生小事的解决,让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薛百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