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在八届市委第十轮巡察中,市委第四巡察组积极探索“三化”工作路径,从规范流程、创新方法、强化运用三个层面发力,持续提升巡察工作的规范化、精准化、实效化水平,推动巡察监督提质增效。
巡察工作作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抓手,在发现问题、形成震慑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巡察实践中,常存在流程不够规范、方式相对单一、成果转化不及时等问题,影响了巡察监督的整体效能。为此,市委第四巡察组全力破解这些难题。
流程规范化,夯实监督基础。严格遵循《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结合本轮巡察实际,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明确各环节的任务要求、责任分工和时间节点,确保巡察工作环环相扣、无缝衔接。加强内部管理机制建设,建立健全资料管理、保密纪律、请示报告等制度,对巡察过程中的每个步骤进行标准化规范,从源头上防范工作漏洞。强化巡前培训,组织巡察组成员系统学习巡察业务知识、政策法规和工作纪律,统一工作标准和评判尺度,为巡察工作规范开展提供坚实保障。
方法精准化,增强监督成效。在巡察方式上,坚持传统方法与创新手段相结合,除常规听取汇报、查阅资料、个别谈话外,运用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对被巡察单位的相关信息进行比对筛查,精准发现潜在问题。聚焦被巡察单位的核心职能和重点领域,采取“下沉式”调研方式,深入基层一线、服务对象中走访了解,多渠道收集真实情况。建立问题线索快速核查机制,对发现的疑点问题,及时组织力量进行核实,通过抽丝剥茧、顺藤摸瓜,确保问题线索查深查透。
成果实效化,强化监督效应。坚持“巡察一个、整改一片、规范一面”,突出立行立改的时效性与针对性,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三张清单”,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时限,实行销号管理,确保快速响应、及时处置,严防小问题拖成大麻烦。加强整改跟踪问效,注重成果转化运用,重点关注被巡察单位对巡视巡察反馈问题的整改情况,以及结合共性问题清单对照整改、举一反三情况,为完善制度机制、深化标本兼治提供参考,切实发挥巡察监督的治本功能。 (陈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