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晨宁 通讯员屈灵合)近年来,三门峡市拘留所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指引,将教育矫正、矛盾化解与社会平安紧密结合,用创新举措和真情服务播撒法治阳光,为社会和谐筑牢坚实防线。
连续32年无安全事故的记录,是市拘留所对“平安不出事”理念最有力的践行。该所坚持创新工作机制,成功调解经济纠纷、家庭矛盾、打架纠纷等各类矛盾400余起,其中6起矛盾化解案例获评全省监管系统精品案例,荣立集体三等功。
在市拘留所每日的集体教育时间,“法律小课堂”解读条文、“健康小课堂”呵护身心、“文化小课堂”浸润心灵、“爱国小课堂”厚植情怀……拘留所不再是单纯的惩戒场所,而成了高墙内的特殊学校,管教民警根据被拘留人的违法性质“量身定制”课程表,内容丰富且针对性强,通过法治节目观摩、现身说法等形式,让法律意识入脑入心。此外,自2014年起,该所持续推进“书香监所”建设,被拘留人员不仅接受处罚,更在精准化、个性化的教育中纠正错误认知,重塑法治观念,为回归社会做好准备。
“抓早抓小、就地化解”。市拘留所坚持把新时代“枫桥经验”融入管理细节,通过成立矛盾化解小组,开展“查、看、问、听、访”全面排查矛盾,以“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策略精准化解。因殴打他人被拘留的杨某,起初抵触情绪强烈,民警了解到其成长于单亲家庭且与父亲存在隔阂后,立即启动调解机制,一边引导其父正视家庭责任,一边对杨某开展法治教育。经过调解,杨某父子相拥而泣让在场人员为之动容。
“带着纠纷进来,化解矛盾出去”是市拘留所对社会的承诺。该所构建起以“法律+心理”为基础,多部门联动、社会力量参与的帮教体系:法律援助律师普法调解、法院执行部门介入司法纠纷、心理咨询师疏导情绪,多方合力让矛盾得到高效化解。被执行人宋某因纠纷拒不履行法院判决被拘,入所后,拘留所充分发挥教育联动机制,让法治威严与人文关怀共同发力,仅仅3天,宋某便主动要求还款。
立足方寸监管地,守护社会大平安。市拘留所以“枫桥经验”为笔,以真情服务为墨,在“平安三门峡”建设的画卷上不断书写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