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徐洪波 通讯员赵敏敏)今年以来,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坚持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业产业链延伸,推动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以产业大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强化品牌打造,保障粮食安全。该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完成夏收5.63万亩,夏种7.7万亩。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1147.19万元、农机购置补贴24.51万元。按照链条化、集群化、品牌化推动“菜、枣、果、菌、牧、渔”六大特色产业发展,形成“龙头企业园区聚集、中小企业乡镇孵化、原料基地建在乡村”的发展格局。目前,该区有专业合作社243个、家庭农场41个。
建设和美乡村,促进城乡融合。进一步完善2025年乡村建设项目库,总投资5.5亿元(涵盖4个行动,12个项目)。以黄河、好阳河两条廊道为依托,以后地、大王2个村为引领,按照“规划联编、设施联通、产业联片、党建联创”原则,在20个行政村建设和美乡村先导片区。
加快村社改革,发展集体经济。按照“片区化推进、抱团化发展”原则,统筹谋划沿黄乡村振兴先导片区、沿好阳河廊道高效农业片区、阳店镇农业产业化联盟抱团发展片区“三大片区”。以村级组织和集体经济合作社融合改革为抓手,以推广南卿村“一社四部”改革模式为契机,以“村社融合、村企结对、统筹三资、共建共富”为思路,大力推进“村社融合、村企共建”改革。财政出资300万元,对2024年村集体经济发展获得突破的村给予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