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扬会)8月5日,记者从市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获悉,截至7月中旬,全市累计办理“高效办成一件事”事项13.8万余件,其中,线上办理2.1万余件、线下办理11.7万余件,企业群众办事环节、时间、材料平均减少超80%,50%以上表单实现“免填写”。
2024年以来,我市通过系统部署、协同攻坚、跨区域对标等措施,持续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促进了全市政务服务从“单项审批”向“协同服务”转变,为优化营商环境注入了强劲动能,企业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大幅提升。
为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我市建立专班统筹与部门协同机制,细化分解“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任务清单。定期召开专题调度会,采取“双线汇报+精准调度”模式,组织50余家单位现场剖析问题、共商对策。同时,压实市、县两级主体责任,形成了“横向联动、纵向贯通”的改革推进体系。
市、县两级不断优化“高效办成一件事”窗口布局,拓展多元化服务渠道和办理方式。市本级政务服务大厅设置“高效办成一件事”专区,设立12个窗口,同时为部门综合窗口申请受理账号,实现了“专区集中受理+部门分散受理”并行。有条件的县(市、区)将“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服务延伸至乡镇(街道)、社区,完善配套设施,提供帮办代办服务。目前,国家、省统筹的24项“一件事”在我市全部上线,市、县政务服务中心均设置了“高效办成一件事”综合受理窗口。
为持续提升政务服务质效,我市建立窗口受理岗、咨询引导岗常态化培训机制,加大“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培训力度和频次,目前,已开展专题培训23场次,培训500余人次。全市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健全帮办代办服务机制,主动推行帮办代办及预约上门服务,灵活开展提前预约、周六延时及登门走访服务,为企业群众提供“保姆式”贴心服务。同时,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建立了“日监测、周统计、月调度”机制,收集群众现场反馈和评价数据12.7万余条,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定位12类47个问题,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