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高大爷,今天的肉炖得烂乎,您多吃点!”“张婶,这西红柿是菜园刚摘的,新鲜着呢!”连日来,每到饭时,灵宝市苏村乡孙家沟村乡村大食堂里就香气四溢,数十位老人围坐在一起,边吃饭边拉家常,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
据悉,该村年轻人多外出务工,留守老人的吃饭问题成了难事。群众的需求,就是党建工作的方向。该村党支部主动扛起责任,多次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商议对策,“建个乡村大食堂”的想法得到了全村人的响应。得知食堂建设需要资金,村民们你一百、我两百,纷纷主动捐款,在外务工的年轻人也通过转账献出爱心。据统计,全村193户群众就有125户参与捐款,短短3天,就筹集到启动资金5.12万元。
在该村党支部的统筹协调下,村里腾出村委会门口闲置的空房进行改造,党员带头义务劳动,乡政府也从政策、经费等方面给予支持,并协调志愿者定期来食堂帮忙。8月1日,孙家沟村乡村大食堂正式运营,每天提供3餐,有劳动能力的老人可以通过参加种养、环卫等义务劳动赚取积分,用积分免费就餐;80岁以上老人、孤寡老人、特困老人免费就餐。
食堂里,墙上“温馨之家”的牌匾格外醒目。村里还组织年轻人利用农闲来食堂帮忙,陪老人下棋、读报、收拾碗筷,让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在烟火气中代代相传。如今,乡村大食堂不仅解决了老人的吃饭难题,更成了村里的“暖心驿站”和孝道文化传播站。老人们在这里吃饭、聊天、下棋,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孙家沟村的实践,是乡镇强化基层治理的一个缩影。“基层治理的核心是服务群众,我们通过党建引领,把分散的力量凝聚起来,让群众从一件件实事中感受到温暖。”苏村乡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总结推广孙家沟村的经验,让更多惠民举措落地生根。 (姚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