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眼下,走进陕州区各乡镇(街道)村落,田间地头总有一群忙碌的身影穿梭劳作——他们是陕州区农业农村局派驻的“田管家”。今年以来,该区通过“田管家”包联指导、“田卫士”跟踪问效、“田秀才”技术攻关,构建起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全员发力的工作格局,为乡村振兴源源不断注入强劲动能。
“现在区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每周都来,有啥技术难题当场就能解决。”说起该区“田管家”,张茅乡南头村种植大户张金廷赞不绝口。为切实推进各项工作开展,陕州区农业农村局实行科级干部“田管家”机制,精选13名经验丰富的科级干部,组建13个包联指导组,每周至少3天下沉田间地头、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及重点项目现场,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当场答疑解惑。目前,已协调推进并解决群众难题43件,在全区各乡镇(街道)开展技术培训26期,举办“田间课堂”65场,把服务送到了42万亩粮田和34万亩果园的“心坎上”。
“包联干部‘田管家’有没有按时到岗?问题解决群众满意了没?政策落实有无偏差?”为确保包联机制不走过场、见实效,该区专门成立2个专项督导“田卫士”组,对13个包联指导组每周2次开展常态化轮回督导,围绕特色农业、高标准农田、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实地逐条逐项仔细核查,推动包联工作从“做了”向“做好”转变。同时,建立起“督导—反馈—整改—回头看”闭环机制,定期梳理反馈,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对整改不到位的问题启动“二次督导”,让监督真正成为工作落实的“压舱石”。
“用新技术种的红梨,比以前多赚3万块钱。”甘棠街道红旗村赵大爷的感慨,道出了专业技术赋能产业的实效。该区依托“新技术+产业链”模式,组建由10名高级农艺师和8名技术骨干组成的“农业技术攻关团队”,他们化身“田秀才”,重点攻关新技术推广和新品种引进,为产业升级装上“科技引擎”。团队还与河南农业大学共建校地科研产业园,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郑州果树研究所开展病虫害合作研究,全面提升产学研融合水平。今年以来,已发布主推技术13项,引进福星苹果、蜂糖李、富士之辉葡萄等15个果蔬、中药材、食用菌新品种,让科技红利实实在在惠及田间地头。(张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