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我市生态环境系统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把碧水保卫战与河长制工作紧密结合,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全市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2024年以来,全市12个国、省考断面累计水质达标率100%,优良水体比例100%,18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稳定在100%。
坚持统筹谋划,凝聚形成合力。每年制定全市碧水保卫战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将河长制相关工作与污染防治攻坚战相结合,压实工作责任,督促各县(市、区)政府和市直单位认真实施。定期调度,定期通报,不定期现场督导,组织召开工作推进会,推进各项工作任务落实。
坚持突出重点,扛牢政治责任。牵头制定《三门峡市卢氏县丹江口水库汇水区污染治理和水源保护涵养工作任务清单》,对工作进行具体安排和责任划分,定期调度工作进展情况。深入排查全市生态环境领域风险隐患,开展工业园区污水和危废处置等13个专项整治,共排查问题1108个,全面完成整治任务。突出抓好汛期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加强汛期水环境监管工作,组织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单位对雨污管网、污水处理厂、尾矿库、涉水排污企业和沿河畜禽养殖场定期进行严格排查。制定水环境污染问题排查方案,组织各县(市、区)和分局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在每次降雨期间进行排查。排查发现问题69个,均已交办各责任单位整改。
坚持精准发力,强力补短治污。组织开展全市生态环境设施建设提升工作,目前已初步谋划储备项目54个,总资金33.7亿元,拟申请资金17.3亿元。印发《三门峡市工业园区污水收集处理设施补短板行动方案》,督促指导全市7个工业园区建立问题整治台账,编制“一区一策”整治方案,2个化工园区编制零直排工作方案,促进工业园区水污染防治更加规范。
持续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排查黄河干流和主要支流25条,共排查入河排污口375个,入河排污口溯源完成100%;入河排污口整治完成97%,进度符合要求,预计年底前完成整治任务。不断巩固黑臭水体排查整治成效,会同住建部门不断巩固提升城市建成区城市治理成果,推动县级城市开展排查整治工作。
坚持典型引领,建设美丽河湖。会同市水利部门共同推进美丽河湖建设工作。洛河(三门峡市卢氏段)、弘农涧河(三门峡市灵宝段)建设省级美丽幸福黄河工作走在前列,力争到2027年建成3个国家级美丽河湖,2035年前建成9个国家级美丽河湖。 (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