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深圳持续高温,当地利用地铁站空闲区域设置临时纳凉区,为市民尤其是户外劳动者提供休憩空间。无独有偶,江西南昌、江苏无锡等城市也纷纷推出类似举措。南昌地铁在全市的4条线路中设置了纳凉车站,有的站点还配备了桌椅板凳、储物柜等设施;无锡的地铁纳凉点更是配备了书籍等,让城市文明在休憩与书香中传递。
“装得下公文包,也装得下安全帽。”网友的评论道出了地铁开放纳凉区广受赞誉的关键——它彰显了城市的包容与温度。无论是建筑工人、环卫工人,还是外卖、快递从业者,他们都是城市运转不可或缺的建设者与服务者,理应得到尊重与善待。设置纳凉区,正是这种尊重的具体表达。“劳动光荣,劳动伟大”不仅是一句口号,更应体现在对劳动者日常的尊重与善待中。
近日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开放地铁纳凉区,精准回应了户外劳动者群体的迫切需求,正是以人为本治理理念的生动实践,展现了公共服务的精细化、人性化。
面对高温的严峻“烤”验,我们还可以采取更多措施:在湖北黄石,当地将城区部分老旧的人防工程翻新改造,打造多个清凉惬意的纳凉点;北京、上海等地多个公园加装直饮水设备,为市民打造“15分钟便捷饮水圈”。这些举措看似微不足道,但对有需求的人来说,却是夏日里难得的清凉,契合现代化人民城市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要求,体现了公共空间的包容性与共享性。
我们由衷期待更多城市加入其中,让这份“清凉地图”不断延展,让尊重与关怀在城市公共空间中持续流淌,滋润每一个为城市发展默默奉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