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网上流行三伏天晒背,具体适合哪些人群?有什么注意事项?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刘征堂表示,人体背部有一条督脉,主司人体一身之阳气,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季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节,应当顺应自然规律护补阳气,晒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通督脉、补元阳的作用,是夏季一种常见的养生方式。
刘征堂表示,晒背主要适合阳虚体质的患者。他们的典型表现是畏寒肢冷、便溏乏力,平素手脚不耐寒凉,晒背可以帮助振奋督脉的阳气。同时,有寒湿痹证、腰背疼痛的患者也可考虑进行适当的晒背,能够有效地温化寒凝、温通经脉。此外,骨密度较低的群体,也可以通过晒背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和钙的吸收。老年人如果符合阳虚特征且无严重的并发症、严重的基础性疾病,晒背有助于缓解他们的腰背冷痛、提升阳气。
“晒背的禁忌人群主要包括光敏性疾病的患者,如红斑狼疮、日光性皮炎,还有一些活动性的皮肤病,如湿疹、皮炎急性期。此外,阴虚火旺的患者,表现为五心烦热、舌红少苔;湿热内蕴的患者,表现为口臭、黏腻汗出和痤疮频发等;实火证患者,表现为面红目赤、烦躁便秘。这些人群晒背会助火伤津,加重内热。”刘征堂表示,此外,服用磺胺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以及吩噻嗪类镇静剂等光敏性药物的患者,也尽可能地避免晒背,以防诱发光毒反应。
“晒背合适的时间是上午8点到10点左右,此时阳气上升,为‘少阳温煦’之时。”刘征堂说,晒背时长应按照循序渐进的规律,初次晒背不超过10分钟,后续逐渐增加至20—30分钟;青年人不超过30分钟,老年人和儿童建议15—20分钟为宜;以背部温热、微微出汗为佳。
晒背的场所,应通风良好,干燥舒适,避免正午暴晒,大量出汗脱水导致气随津脱。中途如果出现皮肤灼痛、头晕、心悸或者中暑的症状,如恶心乏力等,应立即停止并及时就医。晒后,应当饮用常温的电解质水或者淡盐水来补充水分,避免摄入冷饮、空调直吹或者是冲冷水澡等导致寒邪入侵。合并慢性病的老人,晒背期间要加强监测和照护,严格控制时长并需要家属陪同,避免因脱水诱发心脑血管病等急性事件。 (熊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