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为检察院大楼镀上一层柔光,玻璃幕墙倒映着天边瑰丽的晚霞,似一幅流动的画卷。我站在办公室的桌前,思绪如潮水般翻涌,这份工作早已融入我的血脉,成为我触摸法律温度、感知社会脉搏的独特窗口。
初到控申岗位,我以为这里不过是接待、记录与解答,平淡无奇。而当真正投身其中,才发掘其中蕴藏着无尽的挑战与智慧,需要我们以法律人的理性为舟,以倾听者的温情为桨,在法理与情理的波涛中,探寻正义的彼岸。
“倾听比解答更重要。”这句话在我与平奶奶的相遇中得到深刻诠释。80多岁的平奶奶,因检察院对嫌疑人免予起诉的决定,执着上访30余年。初次接待时,我调阅案卷,满怀信心,准备用专业知识“说服”她。老控申工作人员却轻轻按住我的手:“先让她把话说完。”
平奶奶从案件说起,语气中满是愤怒与不甘,话题渐渐转到了生活。说起老伴离世后独自拉扯3个孩子,她声音颤抖,泪水滑落。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无数信访案件背后,当事人积压多年的生活重担与难以愈合的情感创伤。法律程序虽已终结,心结仍在。
自此,每一次接待群众,我都放下专业术语,以专注的眼神、耐心的倾听,搭建起信任的桥梁,用润物细无声的温情化解他们心中的坚冰。
面对纷繁复杂的案情和多样的诉求,仅有热情远远不够,专业素养才是控申工作的基石。
在化解一起涉及村集体土地置换的群体访事件时,村民代表群情激愤地涌进检察院。我们耐心安抚群众情绪,随后,检察长多次带领我们前往事发地,沿着崎岖的乡间小路挨家挨户走访,倾听信访人心声,向当地群众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在这个过程中,既要安抚群众情绪,又要抽丝剥茧剖析问题真相。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最终,在多方协调与东区街道办事处的配合下,问题依法解决。这次经历让我明白,控申检察官需如“全科医生”,熟悉各类法律知识,紧跟政策法规更新。从此,研读司法解释、梳理典型案件,成了我的每日必修课。
随着时代发展,群众司法需求日益多元。我们坚持创新思维,探索建立“信访+听证”工作机制,为控申工作注入新活力。在贾某某案件的公开听证会上,检察院邀请税务工作人员解读税率问题,组织听证员围绕焦点讨论。法律关系逐渐明晰,当事人心结也随之解开,达成和解协议。那一刻,我深刻认识到,控申工作不能因循守旧,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不断开拓创新。
在控申岗位上,难忘瞬间如繁星点点。犹记得一年前夕,办理王某某等5人讨薪信访案时,我们争分夺秒,多方协调,短短两天促成工企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当农民工顺利拿到1.1万元工资,专程来检察院致谢时,所有的辛苦都化作了满满的成就感。
控申工作,是检察机关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是法治精神的实践场。在这里,每一个案件都是当事人的人生故事,每一次接待都是传递司法温度的契机。我愿如坚守岗位的灯塔,以专业为光,以真诚为热,让法治的温度与力量,温暖每一个寻求正义的心灵,照亮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在法治的长卷上,绘就属于我们的璀璨篇章,共同谱写新时代的和谐之歌。
(作者系义马市检察院第三检察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