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阅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民生·灵宝新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5年07月29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温情叙事中探寻人生价值
——评张中杰小小说《放鸽》
作者:袁炳发    来源:中国三门峡网 - 三门峡日报

    张中杰的小小说《放鸽》以细腻而温情的笔触,围绕信鸽展开一段跨越代际的故事,深入探讨了家庭、成长与大学生爱情观、事业观、价值观的现实宏大主题。

    《放鸽》的人物塑造刻画入微,生动立体地呈现出不同人物的性格与情感世界。父亲这一角色形象鲜明,他曾全身心投入野外考古工作,因职业特性而长期缺席孩子的成长,在孩子心中留下了疏离的印象。但退休后的他,对待鸽子的耐心与执着,以及与孩子相处时流露出的愧疚与关爱,展现出人性的复杂与多面,使人物形象丰满而真实。主人公“我”的形象同样饱满,从对父亲职业的怨恨、备考公务员时的挣扎,到在与父亲的相处中逐渐理解父亲、重新审视自己的选择,“我”的心理变化历程被刻画得细致入微,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一个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的迷茫、挣扎与觉醒。

    小说的叙事结构精巧,以信鸽为线索串联起过去与现在,将家庭回忆、个人成长与时代背景紧密交织。回忆与现实的穿插叙述,不仅丰富了故事内容,也增强了情节的层次感和节奏感。从“我”小时候对父亲的不满,到长大后对考古专业的偏见,再到在父亲的影响下重新认识考古、理解父亲,情节发展自然流畅,环环相扣,引人入胜。特别是鸽子在故事中的出现,成为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元素,它既是川成与“我”之间情感的纽带,也是父亲与“我”化解矛盾、实现和解的催化剂,使整个故事充满了巧妙的构思和内在的逻辑。

    作者在语言运用上也颇具功力,文字简洁质朴却富有表现力,充满生活气息。对北京的描写,如“黄昏时分,我学习疲惫,父亲便携我漫步南锣鼓巷。首都宛如一位饱经沧桑的长者,青砖灰瓦间藏着历经岁月浸淫的故事。华灯初上,京韵流转。四合院的门墩刻着岁月的纹路,胡同里的吆喝声裹着老手艺的温度”,短短几句话,便将北京的历史韵味和生活气息生动地展现出来,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同时,小说中的人物对话自然真实,符合人物身份和性格特点,进一步增强了故事的可信度和感染力。

    《放鸽》深刻地探讨了家庭关系与成长的主题。它展现了亲子之间因沟通缺失和职业选择差异而产生的隔阂,以及如何通过理解和关爱来化解这些矛盾,实现心灵的契合。这种对家庭关系的细腻描绘,让读者在阅读中不禁反思自己与家人的相处模式,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成长主题上,小说通过“我”的经历,展现了一个年轻人在面对人生选择时的困惑与挣扎,以及在亲情和外界影响下逐渐明确自我、实现成长的过程,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小说巧妙地融入了仰韶、考古、非遗和北京的历史人文等多种文化元素,溯源中华根文化,使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对考古工作的介绍、对北京胡同文化和非遗文化的描写,不仅让读者领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为故事增添了独特的地域特色和历史厚重感。文化元素的融入,不仅丰富了小说的内涵,也提升了作品的文学品位,使小说在娱乐性的同时兼具文化传承和教育功能。

    作品的成功,正在于它以日常叙事消解了宏大主题的沉重。当父亲用元青花的纹饰“考”主人公时,当鸽腿上的信写着“别放我的鸽子”时,严肃的文化传承与深沉的父爱,都化作了生活的烟火气。这种处理让“和解”不显得刻意,让“传承”不显得说教,而是如信鸽的飞行轨迹般自然——从疏离到亲近,从抗拒到接纳,最终在个体选择中完成精神的成长。正如那只头顶带灰卷儿的白鸽,在胡同的鸽哨声中,既驮着个人的情感,也驮着文化的重量,飞向更远的天空。

    《放鸽》是一部具有独特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的小说。它以小见大,通过一个家庭的故事,展现了人生的百态和成长的真谛;在艺术表现上,人物塑造、叙事结构和语言运用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为读者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文学盛宴。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三门峡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本网站所刊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三门峡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转载使用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民生·灵宝新闻
   第04版:国内国际
   第05版:文化周刊
   第06版:阅读
   第07版:伏牛
   第08版:城建·交通
温情叙事中探寻人生价值
书单
在历史与现实间洞察文化真章
书写平凡生命的坚韧与尊严
与生灵对话 聆听自然密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