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7月18日,一架直升机在灵宝市娘娘山景区停机坪安全着陆,该市2025年度飞播造林任务圆满完成。此次行动历时8天,累计飞行232架次,播撒油松、侧柏等乡土树种7.2万斤,为秦岭东麓水源涵养区新增生态防护林4.5万亩。
今年,灵宝市飞播造林工作继续采用“直升机+无人机”协同作业的创新模式。其中,直升机承担大范围快速播种任务,共飞行126架次;无人机针对地形复杂的区域进行精准补播,完成106架次飞行作业。这种立体化播种方式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更实现了对山区腹地、生态脆弱区的全覆盖。
在树种选择上,灵宝林业部门坚持“适地适树”原则,精选油松、侧柏、盐肤木、苦楝、臭椿等7种乡土树种。这些树种不仅适应性强、发芽率高,还能形成四季常绿、三季有景的生态景观。所有种子都经过“鸟鼠驱避剂+抗旱保水剂”双重处理,有效降低了鸟鼠危害,提高了干旱条件下的出苗率。
为确保飞播质量,灵宝市林业局组织专业技术团队全程跟进,在17个飞行作业区铺设质检布,实时监测落种情况。河南省林业资源监测院还派员开展技术指导,并对历年飞播成效进行跟踪评估。
“飞播造林特别适合灵宝山区的地形特点。”灵宝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灵宝市山地面积占比超过70%,很多地方山高坡陡、交通不便,传统人工造林难度大、成本高。自开展飞播造林以来,累计完成飞播面积44万余亩,森林覆盖率提升近8个百分点,水土流失面积减少27%。
据悉,此次飞播区域主要分布在焦村、川口、五亩、阳平等4个乡镇的生态涵养区和水源保护地,成林后将有效改善秦岭东麓林种结构,增强黄河流域水源涵养功能。各播区将实施严格的封山育林措施,确保造林成效。 (张建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