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静怡)职业教育担负着为推进现代化三门峡建设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近年来,我市持续推进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育人和协同创新,探索职业教育发展新路径,为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加强校企合作,不断提升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水平。我市探索建立健全由政府牵头,职能部门、园区企业、职业院校共同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建立校企互通、人才共用机制,扩大职业学校定向、订单式人才培养规模,破解产教和校企“供需鸿沟”难题。探索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由学校、企业、行业协会等代表组成,定期召开会议,共同商讨合作事宜,协调解决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强校企有效联动。着力优化具有地方特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优质专业(群),加强与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努力提升学生技术技能培养质量。
注重培养激励,加大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力度。我市把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制定教师队伍培养培训计划,建立健全教师培养培训激励机制,加强教师培训保障,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前沿技术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升教师技术研发能力。建立企业导师选拔、培训和考核机制,采取有效措施鼓励企业派出技术技能人员和能工巧匠等到职校兼职任教,提高企业导师教学规范性。注重引进高层次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充实师资队伍,改善师资结构。
强化要素保障,营造深化产教融合的良好氛围。我市加大对职业院校“双高工程”建设、人才引进、产教融合实训园区等支持力度,确保财税优惠、用地保障等地方性产教融合激励政策落实到位,进一步改善职业院校办学条件。加强对产教融合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政策反馈机制,及时解决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完善校企利益分配机制,明确校企双方利益分配方式,签订详细合作协议,保障合作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