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疾病,由于发病时可出现剧烈的肌肉关节疼痛,又被称为“断骨热”。在我国该病毒主要经“花蚊子”伊蚊叮咬传播,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传播,每年的5—10月为高发期。人被叮咬感染后,潜伏期一般为5—9天。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头痛、眼眶痛、关节肌肉痛、恶心、呕吐、皮疹、轻度出血。目前全球登革热疫情严峻,我国登革热疫情仍以境外输入为主,输入来源地以东南亚国家为主,中东、拉丁美洲地区占比有所上升。河南省登革热病例也以境外输入为主,但有部分地市已经报告了本地病例。假期我市跨境旅行人数增加,三门峡市疾控中心建议从以下几点做好防护:
1.市民出门前应了解当地登革热疫情,要准备宽松、浅色的长袖衣裤,准备好方便携带的含避蚊胺、避蚊酯成分的驱蚊剂。
2.旅行过程中,要注意对身体裸露部分喷洒驱蚊剂,尽量少在蚊虫较多的地方逗留,并选择周围环境和卫生条件达标的居住场所。
3.归来后14天内若出现发热现象,应主动就医,主动告诉医生旅居史,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同时,加强对居家环境的清理和整治,保护家人健康。(三门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张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