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进入汛期以来,市水利局结合当前防汛抗旱工作实际情况,早发动、早部署,加强管理,有序开展各项防汛抗旱准备工作,努力夯实防汛抗旱坚实基础。
我市有大小河流3107条,在册水库88座,中型以上淤地坝66座。山区河道比降大,水流速度快,致灾程度高;全市超过30米坝高水库31座,许多在城镇上游,做好防汛安全工作极为重要。
市水利部门积极落实防汛责任,明确水库、河道、淤地坝、水电站、山洪灾害防御等各类责任人6772人。及时修订完善预案方案,已修订各类抢险应急预案、水库调度运用方案、在建涉水工程安全度汛方案、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等990份。全面开展隐患排查,安排5个工作组开展了4轮次督导检查,发现隐患152个,全部交办限时完成整改。加强设备维护,共维修或新建无线预警广播、视频图像站、雨量站、水位站274处。同时,组织开展培训演练,已进行演练47场,参加人员2450人,开展培训39班次,参加人员2576人次。
在水旱灾害防御方面,市水利局还进一步压实各级防汛责任,抢抓主汛期窗口期,关口前移,深入排查,全面消除工程隐患。做好雨水汛情监测预报,及时组织会商研判,适时发布预警信息。加强水工程统一联合调度,突出抓好水库、河道、淤地坝、山洪灾害防御等关键部位和重点环节,确保实现市委、市政府防汛目标。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合理调度水利工程,做好抗旱保供水灌溉工作,为三门峡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水安全保障。 (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