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卢氏新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5年07月24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忆“洛办”与“渑池兵站”的建立(摘选)
刘向三
作者:    来源:中国三门峡网 - 三门峡日报

    1938年7月,中央考虑日军有可能从黄河以北渡河侵占豫西,决定在洛阳建立八路军办事处,一旦日军南侵,就在伏牛、桐柏山区和苏皖边区一带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洛阳是陇海铁路上的军事重镇,是豫西乃至中原的政治、军事中心,是一战区指挥中心。在洛阳设立一个我党我军的公开机构,为武装斗争的开展做些准备工作,一旦豫西沦陷,即能马上组织起来,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建立根据地。

    中央作出这个决定后,就在延安开始了人员、物资的准备工作。当时,我在中央军委统战部工作。统战部原是任弼时同志负责的,他上前线后,毛主席亲自过问统战部门工作,具体工作由我负责。

    毛主席找我谈话。毛主席指出:去洛阳建立办事处有两个主要任务,一是准备在日军过黄河以后,在河南一带打游击;一是开展上层统战工作。另外是为地方党开展工作提供方便。毛主席还说:国民党是要跑的,国民党是有顽固派,顽固派也有留下的,磨擦也会有;国民党里有很多进步人士,要联合他们。河南枪多,民性强悍,便于搞武装,要独立自主地搞。谈话时还说叫我参加省委,任军事部长,这样对打仗的准备工作有帮助。

    10月,我们这批干部约50人,乘坐两辆大卡车由延安到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在这里停留了几天,然后乘火车前往洛阳。

    十八集团军驻洛阳通讯处建立后,面临一个问题:由延安来的这批军事干部怎样安排?这批干部都是经过长征的,有丰富的战斗经验,中央是寄予了很大期望的。留在城里,一是无事可做,再是也太显眼,国民党也不会允许。可是,又不能再退回去。于是,我们选择了渑池县这个地方。

    渑池县在洛阳以西约100公里,处在陇海线上,紧挨黄河,是一个重要的渡口,一过河就通往太行山脉和中条山脉的大道,到晋东南乃至河北敌后都由这里通过。各个系统的军队、人马和物资经过这里,每日从早到晚,渑池街上看到的都是穿军装的,我们按友军的先例在这里设个兵站不很显眼,事实上对于这个重要渡口,我们也要插一只脚。到了后来,渑池兵站成为晋东南前总和西安办事处之间的一个立脚点,并非始料所及。1939年春以前,渑池兵站由洛办领导,兵站的负责人是忽兆麟和徐世奎。我们除在洛阳留下10余人坚持工作,其余全部来到渑池,在渑池学习、训练,等待时机。

    这一部人在渑池安置好后,我向中央发电,报告了情况。1938年11月6日,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结束,这次会议决定撤销长江局,建立中原局和南方局。刘少奇任中原局书记,领导华中的工作。11月底,刘少奇由延安前往河南确山县竹沟组建中原局。他知道渑池有我们的武装,比较安全,因此决定中途在渑池停留,召集豫西地下党负责干部,传达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并把渑池县对岸垣曲县卫立煌司令部里的地下党员赵荣声、朱邵夫、王若兰找来彻夜谈话。

    会议召开的前两天,我由洛阳到渑池,安排了会议的安全保卫、保密及物资供应等具体工作。这次会议,刘少奇传达了六届六中全会决议,作了报告,同时在会上宣布成立了中共豫西省委,刘子久任书记,我任军事部长。这样安排,为的是将来打仗时方便。会议没结束,我就回洛阳了,因为机构刚建立,事情很多。

    渑池会议后,刘少奇又组织办了两期党员干部训练班,每期三四十人,讲游击战术、党的基本知识等。徐世奎讲游击战术,后来他去新四军工作,听说在战斗中牺牲了。(摘自《崤山风云录》,1993年10月中共党史出版社)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三门峡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本网站所刊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三门峡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转载使用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卢氏新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特刊
   第06版:民声
   第07版:连线基层
   第08版:瞬间
八路军渑池兵站的建立和中共豫西特委扩大会议的召开
回忆渑池会议(摘选)
忆“洛办”与“渑池兵站”的建立(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