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喂,施工企业吗?据县气象局发布信息,今天夜里局部有大到暴雨,请立即做好山洪沟治理工程汛期安全检查,存在安全隐患的工段要采取有效防护措施,收到请回复!”近日,卢氏县水利局防汛抗旱指挥部紧急安排工程安全度汛工作,一场紧张有序的防汛“叫应”随即展开。
面对“七下八上”主汛期可能出现的暴雨、洪水、地质灾害等风险,卢氏县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核心,创新构建“县—乡(镇)—村(社区)—组(网格)—户”五级防汛叫应责任体系,通过明确责任、规范流程、多元联动,将预警信息精准传递到“最后一公里”,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筑起坚实屏障。
责任到岗到人,织密“五级网络”。卢氏县将防汛叫应责任细化到每个层级、各个岗位,层层签订责任状,确保“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都是预警员”。一旦接到叫应指令,责任人需在10分钟内回复确认,半小时内反馈措施落实情况,形成“指令发出—接收确认—措施落地—结果反馈”的闭环管理。
标准清晰明确,精准“分级叫应”。实行“谁监测、谁预警、谁叫应”和“谁主管、谁属地、谁叫应”双重叫应机制,分级叫应、条块结合。县气象、自然资源、水利、交通运输、水文、城管、应急等部门和机构在发布预警信息时,叫应县级领导、相关成员单位、乡镇党政负责人、城区企业;各乡镇接收到预警后,叫应各村(社区)负责人和属地企业;村(社区)接收到预警后,叫应到各小组长和盯撤责任人。各级均按照工作职责启动应急预案,作出应急响应。
方式多元高效,打通“最后一公里”。各主管部门根据“叫应”信息内容的重要程度,通过电话、短信、微信工作群等方式,第一时间将重要汛情信息及应急避险指令发布到相应层级。对农村老人、残疾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由网格员上门通知、铜锣喊话。多样化的叫应手段,让预警信息既能“快起来”,也能“传到位”。
联动演练常态,提升“响应能力”。定期组织责任人开展业务培训,重点讲解预警解读、应急处置、群众转移等技能;每个村(社区)至少开展1次实战演练,模拟不同险情下的叫应流程,检验各级责任人的响应速度和协作能力。同时,各单位、乡(镇)、村(社区)组织好应急防汛突击队,储备好雨衣、手电筒、沙袋、铁锨等防汛物资,确保防汛应急处置“拉得出”“用得上”。 (高长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