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夏季闷热的午后,一场酣畅淋漓的雨,如大自然派遣的使者,匆匆降临。雨幕如织,将天地间洗刷得焕然一新。待雨渐渐停歇,空气变得清新湿润,我怀揣着对自然的向往,信步来到三门峡的涧河边。
远远望去,涧河宛如一条碧绿的丝带,蜿蜒在城市的边缘。而河畔那片荷花池,像是被大自然打翻的颜料盒,肆意渲染出一片生机勃勃的夏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眼前的景致,宛如一幅天然的水墨画卷,瞬间将我带入一个如梦如幻的世界。
走近荷花池,那荷叶层层叠叠,挨挨挤挤,宛如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每一片荷叶上,都滚动着晶莹剔透的水珠,恰似一颗颗璀璨的珍珠,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五彩的光芒。微风拂过,荷叶轻轻摇曳,水珠便在荷叶上欢快地跳跃,仿佛演奏着一曲美妙的乐章。
而在这层层荷叶之间,荷花亭亭玉立,宛如娇羞的少女,粉面含春,惹人怜爱。有的荷花还是花骨朵儿,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涨红了脸,在荷叶的簇拥下,偷偷打量着这个新奇的世界;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在微风中轻轻点头,宛如优雅的舞者,在荷叶搭建的舞台上翩翩起舞;有的荷花已经凋谢,只留下一个个翠绿的莲蓬,宛如精致的小碗,里面镶嵌着一颗颗饱满的莲子,诉说着生命的轮回与延续。凝神间,忽见青碧荷叶上黑影一闪,原是只青蛙纵身跃入水中。“咕咚”声响处,银亮水花飞溅,恰有几滴落在近前莲叶上,聚成浑圆一颗,沿着叶脉缓缓游走,最终悄然坠回塘中。荷风裹着清甜掠过鼻尖,满目翠盖中,红衣随波轻摇,连那蛙鸣水响都成了消暑的韵脚,让人从里到外都透着清凉。
此时,池边早已聚集了众多前来拍照打卡的人。他们或是手持专业的相机,用镜头捕捉荷花的每一个动人瞬间;或是拿着手机,摆出各种姿势,与荷花合影留念。孩子们在池边嬉笑玩耍,追逐着蜻蜓,笑声在空气中回荡,为这宁静的画面增添了几分活泼与生机。老人们则坐在一旁的长椅上,静静欣赏着荷花,脸上洋溢着安详与满足的笑容,在荷花的世界里,找回那份遗失已久的童真与宁静。
看着眼前这热闹的场景,我不禁想起了古代关于荷花的诸多诗词。“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的这句诗,如一道清亮的光,穿透岁月的尘埃,映照在这满池荷花之上。荷花,生于淤泥之中,却能保持自身的洁净与高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这份超凡脱俗的品质,让荷花自古以来,便成了文人墨客笔下赞美的对象,也成了人们心中高洁品格的象征。在这喧嚣的尘世中,我们每个人都如同在淤泥中挣扎前行的行者,面临着各种诱惑与挑战,而荷花,就像一位智者,以它的坚韧与纯净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应坚守内心的那份纯真与善良,保持自己的高尚情操。
思绪在荷花与诗词间穿梭,我也忍不住诗兴大发:“碧叶连天暑意轻,粉衣摇曳立娉婷。荷香漫染晴光里,笑靥融风解夏酲。”当诗句脱口而出的那一刻,我仿佛与这满池荷花融为一体,成为这幅夏日画卷中的一部分。
暮色渐浓时,游人渐渐散去。我站在岸边,看晚霞把荷花染成淡紫色,像谁给它们披了层薄纱。忽然明白,古人爱荷,爱的是它的品格;今人爱荷,爱的或许更多是它带来的治愈——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总有些东西值得慢下来:慢下来看一片荷叶舒展,慢下来等一朵荷花绽放,慢下来听一场与自然的对话。
晚风掀起衣角,带来最后一缕荷香。我知道,等明早再来,这池荷又会换一番模样:或许有新的花苞初绽,或许有老的莲蓬低垂,但不变的,是那份“出淤泥而不染”的坚守,是那份“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热烈,是那份与人间烟火相映成趣的温柔。
月上柳梢时,我踩着月光往回走。身后的涧河仍在轻轻流淌,荷花的影子在波心里摇晃,像一首没写完的诗,等着下一个清晨,续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