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晨宁)盛夏时节,生机盎然。在我市鲜食型红薯品种展示试验田里,红薯秧苗郁郁葱葱、长势喜人。市特色农业发展中心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系统调查,直观了解新品种特性、筛选优质品种、引导农民科学选种,推动红薯种植产业提质增效。
今年以来,市特色农业发展中心不断深化鲜食型红薯新品种推广工作,重点开展展示试验,通过统一栽培标准,科学评估适应性、抗性、丰产性等关键指标,为农户提供精准选种指导,推动鲜食型红薯品种更新换代。今年我市引进了4个河南省选育的红薯新品种(软黄金、百薯54、百薯212、芯香),通过开展试验,验证其本地适应性后,将择优向农户推广。同时,试验还集中展示了5个近年在我市表现较稳定的主栽品种,为农户提供“良种+良法”的集成展示。
据悉,今年秋收时,我市还将组织开展观摩评估活动,通过搭建“看禾选种”平台,组织种植户代表进行现场观摩和品鉴,提升对新老品种的认知水平,为优质品种推广奠定基础;安排农技专家开展品种考察和室内考种,获取科学比对数据;汇聚农技专家、种植户代表和收购方共同参与评估,综合考量品种表现和市场适应性,形成科学选种意见,为全市红薯品种优化布局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