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白叶楠)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以机制创新换地理空间”理念,加大“人才飞地”多形式建设力度,全力打造“飞地孵化器+异地研发中心+专家工作站”的运转体系,加快高端人才和优质创新资源集聚,先后在北京、西安建成“人才飞地”11个,建成人才工作站6个,累计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251个,实施人才项目240个,新增利税超60亿元。以此为牵引,全市人才总量年增长10%,在三门峡工作高层次人才规模较2020年翻一番,人才科技创新载体平台数量年均增长15%。
政府主导打造“飞地孵化器”,集聚创新资源。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营、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原则,筹建“飞地孵化器”。目前,我市正在筹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科技园“飞地孵化器”,首批拟入驻重点企业13家。
依托高校建设“专家工作站”,吸引高端人才。探索院地院企合作新方式,实行“企业出题、政府立题、人才破题”,促进政产学研金服用。灵宝华鑫铜箔有限责任公司与西安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合作,打造高端电解铜箔联合实验室,引领三门峡高端铜箔占领全国30%市场。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专家工作站首创电解铝固废全量资源化综合利用新技术,破解电解铝行业固废处理处置难题,申请发明专利7项。
企业自主成立“异地研发机构”,促进成果转化。支持企业结合自身发展战略,设立研发在外、成果归我、本地转化的异地研发机构。易事特储能科技有限公司西安研发中心研发液冷、组串式、集装箱式等储能系统产品,2023年实现产值6亿元。中达化工北京研发中心成功研制出国内首款低加工温度聚丙烯山梨醇类成核剂,首批交付产品500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