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今年以来,渑池县农业农村局聚焦“酒药椒牧烟”五大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需求,以“人才强农、科技兴农”为战略导向,通过搭建技术服务平台、强化人才保障机制,充分激发县级拔尖人才创新活力,为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注入强劲动能。
精准对接产业需求,搭建人才服务“快车道”。面对今年上半年干旱及6月下旬暴雨突袭的极端天气,渑池县农业农村局迅速响应,以农技推广研究员董晓红、高级农艺师张志立等县级拔尖人才为核心,组建12个专家服务团,依托“田间课堂+线上指导+媒体科普”联动服务模式,构建起“需求收集—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全链条闭环服务体系。专家团队深入田间地头“把脉问诊”,针对农民在抗旱、防涝、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难题提供精准解决方案,累计开展现场技术指导150次,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筑牢技术支撑。
靶向攻坚生产难题,彰显专业人才“硬实力”。在连续高温干旱后突降暴雨的严峻形势下,由张志立、刘超等带领的粮油、辣椒产业专家组快速行动,编制《暴雨后辣椒田间管理技术要点》《玉米田雨后除草指南》等10余份技术资料,明确作物关键生长期的管护节点,如玉米3—5叶期为化学除草“黄金期”,并通过短视频演示带罩定向喷雾等实用技术,避免除草剂误伤作物。针对辣椒种植户,专家组提出“人工除草+氨基酸叶面肥+生物药剂”组合方案,指导农户采用竹竿挑开积水叶片,喷洒芸苔素内酯提高作物抗逆性。同时,通过渑池县农业农村局微信公众号、农业经营主体群、辣椒种植群等12个线上平台推送技术指导信息,并深入天池镇、果园乡等辣椒主产区开展38场次巡回指导,现场示范培土保根、化学除草、药剂防治等实用技术,覆盖椒农500余户,切实解决了生产一线的急难愁盼问题。
聚焦成果推广应用,释放人才创新“新动能”。董晓红立足产业长远发展,将实践经验转化为科普成果,撰写《花椒炭疽病的识别与防治》等3篇专业文章,在《三门峡日报》等主流媒体发表,为椒农提供科学系统的技术指导。专家团成员王石磊联合县融媒体中心,制作《柴胡全苗关键技术》系列科普节目,通过“渑池融媒”视频号、“云上渑池”等平台传播,带动200余户药农应用玉米柴胡套作技术新模式,使中药材亩均收益提升15%以上。
此外,当地还开通24小时农技服务热线,累计解答农户疑难问题128件,推动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实效。(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