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民生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5年07月17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忆中共卢氏地下组织的建立与发展(摘选)
赵致平
作者:    来源:中国三门峡网 - 三门峡日报

    (1939年6月)我(化名刘尊世)到卢氏来时,已有洛师、洛中两个学校支部。卫邦新、张子祥在栾川镇已被洛师支部接受入党。陈芝汉也在陕州剧团入党后回到范里。我在卢氏工作期间,先后发展党员120多人,连同洛师、洛中党员,共220余人。许天民、李思靖、吴廷贤、张大伦,是我到卢氏后直接发展的第一批党员。那年8、9月间,我在城关吸收了李茂林、王振寰、王觉民、郭修文等人入党,在双槐树发展了僧梁、王建辰、莫永谦、段启辰、茹秀田、杜发科等人。年底,在李家山吸收了刘好玉、贾焕文。许天民回到大石河,接收了李瑞亭(女)、李冠五。由许天民介绍在横涧吸收了邵德仁、秦天斗、杨育华。城厢支部发展了李崇彩、马子健、王国亮。洛师支部党员郜文举到杜关学校任校长后,也发展了骆锡嘏等人,并建立了支部。

    范里镇发展党员建立支部,是在1939年9月。先后吸收的党员有何俊雅、张建国、付文治、张于国等,是我协同陈芝汉在那里建立的党组织。

    从一些学校的建党情况看,除洛师、洛中两校党的活动较早外,在陕州区立中学,1939年8月已发展有马志远、张耀汉、张永奇、张汴成等。之后,进德中学(许昌迁入,驻高村)、莘原中学(城内南街)、洛职(北苏村)、卢氏师范(范里)、栾川中学等校,都先后开始了发展党员的工作,有的还建立了支部或小组。

    这一时期卢氏境内党的组织状况是这样的——

    县委会:书记刘尊世,委员有崔宗舫、陈芝汉、韩大化、张心嵩、张甲(即张羽);区委是按当时的行政区划建立的。一区委辖城厢、大石河、卜象、东营子、横涧、范里六个支部,区委书记陈芝汉;二区委辖栾川街、北凹等十余个支部,先后任区委书记的有崔宗舫、张心嵩、张子祥、杨景福;三区委辖双槐树、五里川等三个支部,区委书记僧梁,后为王建辰负责。另有县委直接管辖的洛师、洛中、杜关等支部。上述区委和支部建立后,都相继开展了活动,发展了党员,逐步扩大了党的队伍。

    根据白区(国民党统治区)党的工作环境特点(地下隐蔽状态),我们对新党员大都进行了时事形势教育,党的基本知识教育,保密、遵纪重要性的教育和革命者应有的气节教育等。形势较好时,各学校党组织都订有重庆出版的《新华日报》、西安出版的《老百姓报》,相互传递学习;从上级党组织带回的文件、资料及口头指示精神,我们都采取不同形式组织党员学习。外出开会,还先后带回了《论新阶段》、《论持久战》、《大众哲学》、《解放》杂志、《新中华报》等刊物,供党员学习。我也曾编写了一部简单的《党员课本》,印刷下发。当时从洛阳买了一部油印机,不巧,返回时与县财委主任涂云亭乘坐一部马车。考虑到若被发现,将会招致麻烦。所以车到范里时我就托词下车,将油印机藏于何俊雅家中。

    一般说来,党员们通过组织开会、个别交谈与读报教育,大家对党的“坚持抗战,争取胜利”的政治主张,对共产主义的理想、党的宗旨、党的阶级性,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在行动上,也都是听从指挥、遵守纪律的。

    写于1990年6月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三门峡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本网站所刊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三门峡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转载使用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民生
   第04版:国内国际
   第05版:特刊
   第06版:民声
   第07版:连线基层
   第08版:瞬间
抗战初期中共三门峡地方组织的恢复和发展
我在灵宝的七年(摘选)
抗战以后党组织在陕县的建立和发展(摘选)
忆中共卢氏地下组织的建立与发展(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