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何英杰 通讯员李文斌 许鑫坛)今年以来,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灵宝市函谷关镇以“甘棠议事”说事调解制度为抓手,深化“4+1+N”治理模式,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治理目标。
机制先行,构建多元共治体系。该镇建立矛盾纠纷多元调处机制,通过平安办、司法所、派出所等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判风险隐患,形成“分析—研判—化解”闭环。同步强化调解队伍建设,今年已开展2次专业培训,覆盖全镇20余名调解员,系统提升《人民调解法》应用及纠纷化解能力。
网格赋能,筑牢矛盾化解前沿阵地。该镇各村推行网格化排查机制,由村“两委”、网格员组建专项小组,聚焦婚恋家庭、邻里关系、土地纠纷、棚改安置等重点领域,实行“党支部书记牵头+包村干部指导+网格员(民调主任)跟进+一村一警保障”的处置模式,确保群众诉求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调处。
上下联动,打造递进式化解链条。该镇建立镇、村两级联动机制,通过定期碰头会实现矛盾动态信息互通;针对复杂纠纷,整合“乡贤”队伍、群团组织、行业部门等“N”方力量,形成“村级初调—镇级联调”的递进式化解体系。近期成功调解一起某幼儿园孩童受伤纠纷,正是该模式高效运作的典型实践。 下一步,该镇将持续深化“4+1+N”治理模式,以议事说事制度为纽带,推动基层治理效能与群众满意度双提升,为乡村振兴筑牢平安稳定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