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何英杰 通讯员许芳芳 范孟革)连日来,在灵宝市焦村镇的田野上,项目建设工地一片欢腾,这正是灵宝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先导区建设的生动写照。自2024年12月获省级殊荣后,该市以“双组”机制为引领,依据“一轴三带五区”规划,积极探索乡村振兴的“灵宝路径”。
高位统筹绘蓝图。该市构建“市级主要领导挂帅+县级包联”责任体系,以“双周一调度、一月一评比”动态管理机制压实责任,创新开展“五比五不比”活动激发乡镇发展活力。在今年6月首次集中调研中,焦村镇获奖励资金,带动形成比学赶超氛围。河南农业大学张锟团队编制《“生态种养和美四合”建设规划》,以省道312为“交通联结轴”、串联三条沟域经济带与五大主题产业片区,推动智慧农业与农旅康养融合发展。
真金白银强根基。该市秉持“项目为王”理念,依托169个项目23.5亿元投资推进先导区建设。整合水利、土地整治等政策资金,81个产业项目与88个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协同发力,45个项目已竣工,59个项目在建。通过“政策+市场”模式,财政资金撬动2402.75万元社会资本投入9个项目,以清单化管理全力冲刺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
山水赋能厚底蕴。该市实施“生态美容术”,打造64.5公里野花组合与36公里绿化长廊,4个乡镇获风貌提升资金。在文化传承上,断密涧河与弘农涧河产业带串联传统农耕器具陈列馆、非遗花馍体验区等,实现“现代元素+农耕文明”融合,让乡村兼具颜值与内涵。
先导引领树旗帜。该市以“一月一观摩”督促进度,确保8月底前4个项目亮相,借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河南“赛会节”契机打造展示窗口。从焦村镇到寺河乡、川口镇、尹庄镇,灵宝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先导区正从规划落地为实景,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本报讯(记者徐洪波 通讯员潘睿哲)近年来,三门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紧扣新时代双拥工作“军民共融、互促共进”核心要求,通过实施一系列切实有效的举措,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军民团结的良好氛围,推动双拥共建工作迈向新高度。
真情慰问暖人心,常态关怀显尊崇。该区始终将走访慰问作为联系军地、温暖兵心的重要纽带。每年春节期间,该区党工委、管委会主要领导都会带队前往重点优抚对象家中,送去新春祝福与慰问物资,详细了解军人家属实际困难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案。此外,每年都会精心筹划“八一”建军节系列庆祝活动,确保节庆慰问全覆盖、常态化,让“民拥军、军爱民”的深厚情谊在岁岁年年的真诚互动中历久弥新。
建强支前新队伍,服务保障谋打赢。为提升拥军支前工作专业化水平,该区创新构建三类特色工作力量体系,一是组建一支工作队伍,承担统筹规划、政策落实、工作督导等职能,强化工作推进的系统性与协同性,保障政策落地关键环节畅通。二是培育两支专业服务团队,聚焦技术支撑与服务保障领域提供专业支持,有效弥补基层经验短板,提升工作科学性与精准度。三是搭建社会联动平台,广泛吸纳社会资源参与,整合物资保障、志愿服务、信息协同等多元功能,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的共建模式,扩大服务覆盖面并增强工作温度。
荣耀之光齐闪耀,尊崇氛围更浓厚。该区通过立功受奖宣传,让军人荣誉“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由该区武装部牵头组织军地联合送喜报仪式,与当地村干部一道上门为立功受奖现役军人家庭送喜报,将尊崇礼遇直抵家门。
下一步,该区将继续推动双拥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发展,不断开创双拥工作新局面,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推动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