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陕州新闻·渑池新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5年07月04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厦门之兴看中国之治
——习近平同志领导编制《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 发展战略》启示录
作者:    来源:中国三门峡网 - 三门峡日报

    任何伟大的理论,都能找到思想和实践的源流。

    40年前,改革开放浪潮初起,习近平同志前往厦门工作,“第一次直接参与沿海发达地区的改革开放,第一次亲历城市的建设和管理”。

    当年,习近平同志领导编制的《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指明厦门永续发展之路,成为中国地方政府最早编制的一个纵跨十五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

    如今,全面深化改革大潮澎湃,“海风海浪依旧,厦门却已旧貌换新颜”,乘着新时代的浩荡东风,中国式现代化气象万千。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正引领全党科学制定“十五五”规划,擘画接续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战略蓝图。

    从一城之兴到一国之治,从地方发展战略到国家发展战略规划,从改革开放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时间,见证思想演进的恢弘脉络,书写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绚丽诗篇。

    (一)长远考虑 统筹全局

    “我们从事现代化经济建设,要有长远考虑,统筹全局,不能只顾眼前,临事应付,那样会事倍功半,甚至会迷失方向,把握不住全局的主动权。”

    2024年10月16日,在全党上下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热潮中,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厦门考察。

    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成果展,一本蓝色封皮、300多页厚的《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吸引了总书记的目光。仔细翻阅,往事如潮,涌上心头,总书记感慨系之:“我们在这里参与了创业,如今的发展,比我们当时想象的还要好。”

    那是1985年,国务院批准将厦门经济特区范围由此前的2.5平方公里扩大到全岛131平方公里,逐步实行自由港的某些政策。

    厦门发展,来到了一个重要历史关口。也正是这年夏天,习近平同志从河北正定南下,担任厦门市委常委、副市长。

    对于经济特区初创期的厦门,自由港怎么搞?人员如何自由进出?金融、货币政策什么样?国内没有经验可循,大家心里没有底。

    有人盲目乐观,想着只要照搬新加坡或香港模式,厦门很快将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有一些悲观论调,认为厦门经济底子弱,海防任务又吃重,短时间恐难有较大突破。

    如何完整准确把握贯彻党中央意图,把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习近平同志深入调研、冷静思考,提出制定一个中长期的发展战略。

    “我们从事现代化经济建设,要有长远考虑,统筹全局,不能只顾眼前,临事应付,那样会事倍功半,甚至会迷失方向,把握不住全局的主动权。”习近平同志1986年7月30日在厦门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课题专职人员动员和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至今仍发人深省、振聋发聩。

    随后,厦门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办公室(市战略办)正式成立,在习近平同志直接领导下工作。

    “习近平同志对厦门的贡献,不只在于一栋楼、一条路、一座桥,而是长远性、方向性、全局性的贡献。”谈及这段“创业史”,时任厦门市计委副主任、现年近90岁的发展战略三名主编之一郑金沐仍难掩激动。

    察势者明,趋势者智。

    把厦门置于世界经济发展规律和趋势、全国改革开放的大局中来谋划,这是习近平同志领导制定发展战略的明确原则。

    这种全局意识和战略眼光,有迹可循、一以贯之——

    在正定时就提出:“搞经济,搞大农业,都需要多一些战略眼光,从时间上看得远一些,从空间上看得宽一些”;主政福州,旗帜鲜明:“一个城市的发展,不仅要考虑中长期10年、20年的发展目标,还得考虑到要有远期30年、50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目标”。

    进入新时代,统筹“两个大局”,反复强调“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

    登高望远、脚踏实地,大处着眼、细处入手,习近平同志在发展战略制定过程中多次强调,“要尊重城市特色和发展规律”。

    翻开发展战略,厦门发展的定位精准清晰——“闽南的经济中心、我国东南沿海的门户、实现祖国统一的桥梁、我国同亚太经济区域联系的基地”。

    到厦门工作不久,习近平同志就到东渡码头调研。在高耸的桥吊旁,他向工作人员询问能吊多少货、工作效率怎么样。当时,厦门港仅有两台桥吊,一台一年仅能完成3.5万标箱,而国外的先进桥吊一台每年能完成10多万标箱。

    为此,发展战略对“厦门港的发展与布局”进行了专题研究,认为随着世界经济中心转移,在太平洋西岸将形成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厦门港具有港阔水深、少淤不冻等优势,且处于我国东部和南部许多沿海航线和太平洋西侧不少国际航线的必经之处或附近,大胆提出厦门港“逐步发展成为我国大陆东南沿海的中心枢纽港”的目标。

    30多年来,厦门港始终沿着发展战略擘画的蓝图,完成从支线港向干线港、枢纽港的蜕变。截至2025年4月,厦门港集装箱班轮航线达183条,航线网络通达51个国家和地区的151个港口,2024年集装箱吞吐量超1000万标箱,已成为国际集装箱干线枢纽港。

    天朗气清,海风习习。走进位于厦门岛东北角的五通客运码头,人流熙攘,旅客有序出入关境。

    这里距离金门水头码头约10海里,30分钟的航行时间,人脸识别、证件事项“抵厦即办”等便利措施,让厦金航线实现了航班“公交化”,厦金同城生活圈加速形成,两岸融合发展有力推进。

    目前,厦门存续经营的台资企业6000多家,累计批准台资项目超过1.2万个。沿着发展战略指引的方向,厦门正加快建设两岸共同产业、共同市场、共同家园。

    每到关键节点,习近平同志都为厦门改革发展指明方向。

    2002年6月,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同志到厦门调研,为厦门擘画“提升本岛、跨岛发展”战略,促进海岛型城市向海湾型城市转变。

    2021年12月,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鼓励厦门“勇立潮头、勇毅前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两岸融合发展,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在历史的大潮中搏击,乘着时代的东风奋进,东海之滨、鹭江之畔,演绎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彩故事。

    (下转第四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三门峡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本网站所刊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三门峡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转载使用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陕州新闻·渑池新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健康三门峡
   第06版:社会新闻
   第07版:综合
   第08版:广告
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和推出优秀文艺作品、文艺活动有关情况
从厦门之兴看中国之治
做好保障 深化交流 守护好群众眼健康
我市持续深化老年助餐服务工作
浅末年华:推动“跨境电商+产业带”融合发展
我市首个采取“评定分离”模式的建设工程项目顺利完成招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