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社会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陕州新闻·渑池新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5年07月04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门峡地区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作者:    来源:中国三门峡网 - 三门峡日报

    编者按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抗日战争时期,三门峡地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心,同仇敌忾,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与全国人民一道,最终赢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传承历史记忆,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伟大抗战精神,三门峡日报社联合三门峡市委党史方志研究室推出《崤函烽火》栏目,通过系统讲述抗战时期三门峡地区的重要事件,回望为民族解放事业而奋斗牺牲的英烈故事,激励全市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1931年9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悍然出兵侵占中国沈阳。国民党政府为集中力量“围剿”红军,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行动采取妥协退让的方针,竟下令东北军“绝对抱不抵抗主义”。短短4个多月内,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在民族危机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率先高举起武装抗日旗帜。193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响亮地提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并多次发表宣言、作出决议,号召全国人民动员起来、武装起来,反对日本侵略和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在中日民族矛盾逐渐超越国内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历史时刻,一个群众性的抗日爱国运动很快在全国许多城市和村镇兴起。

    “九一八”事变前后,三门峡地区同全省一样,处于国民党的黑暗统治之下。国民党河南第十一行政督察区在其管辖的陕县、灵宝、渑池、卢氏、阌乡、洛宁、新安7县实行严密的保甲制度,在城镇和乡村对人民进行控制和监视。各县除驻有国民党正规军队外,还成立保安队,随时准备镇压人民的革命运动。为维系反动统治的庞杂费用,国民党政府横征暴敛,摊派各种苛捐杂税,人民群众的生活困苦不堪。

    1931年9月下旬,中共河南省委向全省党团组织发出紧急通告,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号召人民反蒋抗日。三门峡地区各学校纷纷组织起来,开展反日宣传。学生走上街头查禁、焚烧日货,成立宣传队,到城乡宣传抗日。爱国学生的行动,成为三门峡地区抗日救亡运动的开端。

    1934年春,河南第十一区农林实验学校教务主任申中一(沈阳人,原为东北大学学生,流落关内后毕业于河南大学农学系),在课堂上积极宣传抗日救亡道理,宣讲进步书刊。受其影响,该校学生赵群一、赵建昌等秘密组织读书会,阅读进步书刊,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深入农村,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将抗日的火种播向农村。

    为反对日本企图吞并华北进而独占中国的阴谋,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领导下,北平学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随后发展为全国规模的群众运动。在北平大学、东北大学、民国大学读书的陕县籍青年蔡迈轮、杨静峰、宁兆义等勇敢地参加了“一二·九”运动,并在不久后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性抗日救亡青年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在北平多所大学任教的卢氏籍教授曹靖华,对学生的爱国运动给予大力支持,收留爱国学生在家里食宿,多方设法营救被捕学生,还在文章中讴歌这一伟大的运动。在省会开封求学的灵宝籍青年任晨参加了声援“一二·九”活动,在雪地卧轨四天,迫使省府答复学生要求,进一步扩大了抗日宣传的影响。在陕州,各学校也积极响应,申中一、赵群一等带领农林学校学生到陕县、灵宝县城向民众宣传并进行抗日募捐,对团结广大青年、推动抗日救亡运动开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这一时期,在大革命失败后遭受严重破坏的三门峡地区中共党组织尚未恢复活动,仅有少数党员在白色恐怖中仍顽强坚持斗争。在抗日救亡的热潮中,他们义无反顾地站到了最前沿。1936年,与组织失去联系的中共党员张俊杰(河南洧川人,1925年在开封读书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秋应邀到灵宝师范学校任教)、关周光(山西芮城人,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任中共芮城县委书记,后被阎锡山通缉而出走,与党失去联系,1936年春到卢氏朱阳关小学任教)等利用教师的公开身份,在灵宝、卢氏等地大力宣传马列主义,开展抗日救亡活动,使进步思想和革命理论迅速传播。

    除进步知识青年组织的活动外,各界群众怀着强烈的爱国热情,也加入救亡行列。这在陕州各界援绥抗日行动中表现得尤为突出。1936年11月,日本侵略军与蒙古伪军勾结,进攻绥远。绥远驻军在省政府主席傅作义率领下奋勇抗敌,打退敌人多次猛攻,并乘胜追击,收复失地,夺取了绥远抗战的胜利。消息传到陕州,从机关职员到工人、商人,纷纷自发捐款,慰劳绥远抗战将士,充分显示了三门峡人民同仇敌忾、不甘外侮的爱国热情。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蓄意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由此进入全民族抗战阶段。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和领导下,三门峡各地的抗日救亡运动掀起新的高潮。

    1937年七八月间,在北平求学的蔡迈轮、杨静峰、宁兆义、赵群一等先后回到家乡,组织成立抗日救国后援会,在学校和街头发表演说、出墙报、搞募捐,编演抗日节目,动员民众。抗日救国后援会的活动受到国民党当局阻挠后,蔡迈轮等人以“旅外同学会”的名义继续从事抗日救亡宣传。同年11月,蔡迈轮等接管了陕县二区大营中心小学(后迁至张汴岳庙),以学校为阵地,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和抗日救亡的道理,组织学生演出抗战节目,成立歌咏队,广泛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极大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和抗战到底的信念。

    1937年冬,上海救亡演剧一队在贺绿汀、崔巍等文艺界人士的带领下,赴各地巡回演出,途经陕县时作了短暂停留,为当地群众作了两场演出,演出了小话剧《放下你的鞭子》,并在贺绿汀的指挥下,高唱《义勇军进行曲》《青年航空员》等抗日歌曲,激发了群众的爱国热情和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

    在渑池,1937年8月,渑池县城尚德完小教师贾墨浓和韶阳中学学生王起飞等人发起成立“渑池县抗日工作宣传队”。他们自编自演,以歌咏、演讲、戏曲等形式到全县各地巡回演出,宣传抗日救亡。次年初,宣传队更名为渑池战地服务团,除积极宣传抗日救国外,还开展战地服务训练,学习火线抢救的各种技能,团员们很快掌握了包扎伤口、抬担架、安全转移伤员等技术要领。

    在卢氏,关周光等进步教师在朱阳关组织抗日宣传队,在街头读报、张贴标语、发表演讲,演出抗战剧目;发动群众和开明士绅,成立卢氏抗敌后援会,号召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团结抗日”,成功组织了三次募捐。同时,符元亮(中共党员)和东北进步流亡青年揣得为等人在卢氏举办了抗日救护训练班和抗日救亡训练班,讲授抗战政治、军事、战地救护知识,并进行军事和政治训练。训练班先后招收学员近200名,他们大多成为当地抗日救亡活动的骨干。

    全民族抗战初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号召下,三门峡地区先后成立各种形式的抗日救亡组织30余个,共有成员近千人。抗日救亡运动的广泛开展,召唤着三门峡地区民众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团结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旗帜下。同时锻炼和造就了一批优秀干部,发展壮大了党的力量,为之后中共党组织在三门峡地区的重新建立、广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三门峡市委党史方志研究室供稿)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三门峡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本网站所刊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三门峡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转载使用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陕州新闻·渑池新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健康三门峡
   第06版:社会新闻
   第07版:综合
   第08版:广告
三门峡地区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高考后我市驾校迎来“学车热”
闻“汛”而动解民忧 快速响应保畅通
千年河床 引客来
及时修复 守护绿意
开展系列精彩活动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