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6月25日,市委书记范付中到陕州区看望慰问老党员和困难党员,为他们送上党的关怀和温暖,向全市广大党员致以诚挚问候和崇高敬意。市委常委、秘书长王松钊参加慰问。
范付中来到退役军人辛保泽家中,关切询问身体健康和家庭生活状况,并为他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范付中说,老党员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广大党员干部要以他们为榜样,传承好弘扬好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多谋发展之计,多做惠民实事,在新征程上展现新担当新作为。各级党组织要时刻把老党员的冷暖挂在心间,勤登门、常看望,把党组织的关心关爱落到实处。
在困难党员杨秃娃家中,范付中与老人促膝而谈,详细了解生活起居、医疗保障等情况,叮嘱他保重身体,保持乐观心态,有困难及时向党组织反映。范付中强调,各级党组织要进一步关心关爱困难党员,落细落实各项帮扶政策,积极主动为困难党员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切实让他们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组织的温暖。
6月25日,市长徐相锋到湖滨区走访慰问困难党员和老党员,为他们送去党的关怀与温暖。
徐相锋来到湖滨区黄北八街坊移民院小区,探望90岁高龄的困难党员崔雪芳。徐相锋详细询问老人的身体状况及家庭、生活情况,叮嘱她要保重身体,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要求有关部门和属地要对困难党员多联系、多关心、多帮助,积极主动为他们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在湖滨区和平路四街坊,徐相锋为83岁党员张晓黑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徐相锋强调,要发挥老党员“传帮带”作用,各级各部门要用心用情做好服务保障,切实解决实际困难,让老同志安享幸福晚年。同时,要从老党员身上感悟初心,践行使命担当,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6月24日,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赵建玲到卢氏县看望慰问老党员和困难党员,为他们送上党的关怀和节日祝福。
在老党员李秀珍家中,赵建玲详细了解她的家庭生活、工作经历及荣誉事迹等情况,为她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勉励老人要保重身体,继续在法治宣传、志愿服务、矛盾化解等方面发挥余热,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力量。
在困难党员牛根当家中,赵建玲关切询问她的身体健康、家庭状况、社会保障等,叮嘱相关部门要密切关注困难党员的生活,多上门走访服务,落实好帮扶政策,用心用情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关怀与温暖。
6月25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孙淑芳到三门峡经济开发区,看望慰问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向他们致以节日的问候。
来到困难党员张志敏家中,孙淑芳关切询问家里老人的身体状况、医疗保障和家庭生活等情况,叮嘱相关部门和属地工作人员要勤走访、多关心,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让生活困难党员切实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在老党员高德宾家中,孙淑芳为他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感谢他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的贡献,希望他继续发挥带头作用,为基层治理、社区发展贡献力量。孙淑芳指出,老党员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要真正做到思想上关心、生活上照顾、精神上关怀,切实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党员的心坎上。
6月25日,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秦迎军带队赴渑池县开展慰问老党员活动。
在渑池县文化小区老党员杨生武家中,秦迎军关切询问他身体健康、饮食起居等情况,听他讲述曾经的工作经历,感谢他为党的事业作出的贡献,为他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在张村镇漏全村老党员赵国章家中,秦迎军得知他和妻子均患病需长期吃药,悉心叮嘱他要多注意休息、保证营养、保重身体。秦迎军强调,老党员既是峥嵘岁月的见证者,又是奋斗岁月的参与者,各级各相关部门要切实将老党员特别是生活困难党员的冷暖放在心上,让他们真切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
7月1日,市委常委、灵宝市委书记张志刚走访慰问生活困难党员和老党员。
在焦村镇东村困难党员杜赞新家中,张志刚与其亲切交谈、拉家常,详细了解他的日常生活、身体状况以及遇到的困难,并送上慰问品和慰问金,叮嘱他要保重身体,同时继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镇村经济发展多提意见和建议。在川口镇北庄村老党员赵艺仕家中,张志刚为他佩戴“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详细询问其身体状况、家庭情况。张志刚表示,老党员的经验优势是宝贵财富,年轻党员干部要多向老党员请教,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继续发挥余热,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6月24日,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成文涛到义马市看望慰问老党员和困难党员。
在义马市东区街道义马社区老党员王保林家中,成文涛与老人亲切拉家常、话家事,代表党组织为他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王保林1979年2月参加南疆战事,被通令嘉奖。该同志始终保持着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热心社区事务。成文涛希望老人继续关心支持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为全市发展建言献策。在义马市新区街道千秋社区困难党员马爱栓家中,成文涛仔细了解他的身体健康、生活保障等情况,鼓励他们要坚定信心、保重身体。成文涛要求基层党组织要真心真情关心关爱困难党员,经常到他们家中走走看看,用心用情做好服务保障工作,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与温暖。 (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