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静怡)乡村要发展,环境是底色。近年来,我市坚持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持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深化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乡村“颜值”,提升乡村“品质”,推动乡村面貌由“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升级。
纵深推进农村“三大革命”(垃圾、污水、厕所革命)。我市因地制宜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置设施和模式,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稳步发展,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实现全覆盖;不断优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提升治理能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便捷低成本处理,全市农村污水治理率达49.2%;常态化开展农村改厕技术服务,强化全程质量管控,加强农村厕所革命与生活污水治理有机衔接,全市卫生厕所普及率稳步提升。
因地制宜探索美丽乡村建设。渑池县投入9300万元完善垃圾收运体系,新增分类垃圾桶2万个,通过“环卫一体化+村务员网格化”机制,实现环境整治常态化;陕州区统筹规划资源优势,开展25个“千万工程”重点村建设,其中张汴乡曲村、北营村依托地坑院民俗资源,通过“传统民居保护+环境治理+文旅融合”三维路径,打造“微改造、精提升”示范村,获评“全国美丽休闲乡村”;卢氏县立足“自由山水清清卢氏”生态优势,加强水土保护林、水源涵养林和防护林建设,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成功打造2个省级森林特色小镇、8个省级森林乡村示范村,先后获得“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全省全域无垃圾治理示范县”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