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展厅中央,一抹温润的青辉仿佛穿越时空而来,一件玉璋静立在展柜柔光中。
33.3厘米的玉质器身,承载着近3000年的时光流转。阴刻的纹饰间,一位屈膝的男子正驾驭双龙腾跃。
这是该馆的镇馆之宝——人龙纹玉璋(如图)。它不仅是冰冷的玉器,更是鲜活的史诗。
现藏于虢国博物馆的国宝文物人龙纹玉璋,是由一块完整的和田青玉雕刻而成,造型构思极为巧妙,形神兼备的姿态、雕刻精细的线条、浑然天成的纹饰,惊艳千年。
该馆讲解员王萌介绍:“人龙纹玉璋高33.3厘米、宽14.9厘米、厚0.2厘米—0.7厘米,整体近似铲形,上端为弧形双面刃,两侧较薄且有刃部,下端近柄部有一个圆孔,短柄的一角被削成斜边。”
据了解,人龙纹玉璋器身有四道裂纹线,背部有朱砂和丝织物痕迹。在玉璋的上端及两侧边缘饰有简易C形窃曲纹,正背两面的纹饰相同,上部是阴刻线手法雕琢的屈膝蹲姿的侧面男子。可以看到,人物有高鼻、大耳、臣字形眼,眼角带勾。向后梳起的发丝高高飘逸,极具动感。人口微张,仿佛是在低声吟唱。器身中部向下装饰有两条龙纹,一龙在人身下,一龙在人足下。龙身卷曲、刚劲有力,仿佛要腾空而起,但又牢牢被上面的人所掌控。整个纹饰极为巧妙,可谓鬼斧神工。
这些精妙的纹饰如同远古的密码,在玉璋上低吟着周礼的庄严。当目光沿着那些阴刻线移动时,西周工匠手腕的颤动似乎就浮现在眼前,这是他们用玉石书写的神话。
在远古时代,人们相信龙是能够兴风至雨的神,从而将龙人格化,认为世间的一切是由上天的力量来主宰,而这些稀有珍贵的玉器,更是上天的恩赐,具有通灵的效果。工匠将人龙纹饰雕刻在玉器上,象征着国君可以驾驭疾驰风雨的龙,飞往天界,与天神交流,祈求风调雨顺、江山永固。
“1990年,人龙纹玉璋出土于三门峡市区上村岭的M2009虢国国君虢仲墓,出土时位于国君面部的内棺盖板上。”虢国博物馆副馆长任磊介绍。据史书记载,虢仲担任周厉王的卿士,是辅佐天子执政的重臣,曾受厉王之命领兵讨伐南方淮夷,深受厉王器重。而人龙纹玉璋作为虢国国君重要的随葬品,下葬时就被放置于内棺盖板上最显要的位置,是墓主人显赫身份的信物,也体现了周朝人视死如生的理念。
“言念君子,温其如玉。”玉器不仅是虢国贵族所享有的美石,也是虢国人尊敬的山川之灵,频繁出现在祭祀、朝聘、宴享甚至丧葬等各种礼仪活动中。用于礼仪活动的玉器称为“礼玉”,已经远远超出玉的自然属性,不仅是虢国贵族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内容,同时也为西周的神权、王权以及等级制度服务。
周代的用玉礼仪趋于制度化,而虢国人对玉的使用又多了更多理性的认识。不同场合、不同等级该用什么玉、该佩什么玉,都被纳入到严格的用玉制度中。《周礼》中记载道:“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这六种称为“瑞”的玉器,分别代表了贵族中六个不同的等级,拥有者享有特殊的殊荣。还有六种造型各异的玉器被称为“六器”,象征着天地四方,用作祭拜神灵、祈求护佑的礼器。《周礼》记载:“以赤璋礼南方。”玉璋始见于龙山文化,盛行于商周时期,是周代祭祀活动中使用的六种礼玉之一。璋可分为五种:赤璋、大璋、中璋、边璋、牙璋,依用途可归纳为三类:第一类“赤璋”是礼南方之神的;第二类“大璋、中璋、边璋”是天子巡守用的;第三类“中璋、牙璋”是作符节器用的。这件人龙纹玉璋属于大璋,是虢国国君跟随天子巡视天下用来祭祀山川河流的。
“礼玉在虢国墓地中大量出现,说明虢国人对礼玉的重视。而人龙纹玉璋是虢国墓地出土玉器中最为厚重的一件,是天子对虢仲册命封赏的体现。在虢国玉器中,这件形制、纹饰、工艺都称得上三绝的玉器,无疑是虢国的等国之玉、镇国之宝。”任磊说,人龙纹玉璋自上展以来就被作为该馆的镇馆之宝,近年来,这件文物持续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已成为馆内的“网红顶流”。围绕这件文物,该馆还开发有同比例缩小的冰箱贴等文创产品,以生动、亲切的方式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让公众成为历史文化传承的参与者。
数千年光阴弹指而过,玉璋上的男子依然保持着准备起飞的姿势。当人们隔着玻璃凝视他时,是否听见了西周时期祭祀的鼓点?是否触碰到虢国文明血脉的搏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