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葛洋)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双碳”战略,立足资源禀赋,坚持政策引领、科学布局,积极拓展储能应用,稳步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目前,全市新能源装机容量突破300万千瓦,占总发电量的45%,能源结构优化与产业升级迈出坚实步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绿色动能。
绿色能源建设提速增效。我市紧抓新能源发展重大机遇,依托“五山四岭一分川”地形赋予的优良气候与光照资源禀赋,大力发展风电、光伏产业。目前,全市累计建成风电场39座,总装机容量202.58万千瓦,装机规模位居全省第3位。
同时,我市积极盘活城乡屋顶资源,推动光伏应用多元化发展,成功申报5个县(市、区)纳入国家和省级光伏试点开发计划,获批总开发规模119万千瓦,已建成并网容量31.23万千瓦。预计到2025年年末,全市光伏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00万千瓦。
储能建设项目加快推进。我市以储能建设为抓手,加快打造新型电力系统枢纽,全市共有34个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获得省发展改革委批复。全省第三家、豫西地区首家并网的集中式储能电站——湖滨区诺能50MW/100MWh共享储能电站投入运营,有效发挥“移峰填谷”作用,显著缓解了区域电网调峰压力。全市首个用户侧储能项目——希格腾华储能电站项目运营以来,在节能降耗、推动新能源就地消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助力实现企业内部源网荷储一体化,为构建企业内部微电网系统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