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学甚至是幼儿园,会在人的一生中起很重要的作用,一定要从娃娃抓起。”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将话题再一次聚焦“祖国的未来”“中华民族的希望”。
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兴则中国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红色江山后继有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薪火相传的战略高度,关心关怀少年儿童成长成才,为少先队工作指明前进方向,引领新时代少年儿童事业绘就浓墨重彩的新篇章。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广大少年儿童向阳生长,逐梦前行,必将接过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接力棒,奔向更加璀璨的明天。
“人生最重要的志向应该同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
初夏,万物并秀,生机勃发,四川南充嘉陵区之江小学校园书声琅琅。
就在一年前的5月,“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这所学校的孩子们收到一份特殊的节日礼物——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
“希望同学们树立远大志向,珍惜美好时光”,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勉励大家,“争做爱党爱国、自立自强、奋发向上的新时代好少年,努力成长为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
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童年是人的一生中最宝贵的时期,必须“在这个时期就注意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四五岁时妈妈买了小人书,给我讲‘精忠报国、岳母刺字’的故事,我说‘刺字不疼啊?’妈妈说,虽然疼,但岳飞会始终铭记在心。我记到现在。”回忆童年时光,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说,“精忠报国,是我一生的目标。”
言传身教,语重心长。
“一个人可以有很多志向,但人生最重要的志向应该同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这是人们各种具体志向的底盘,也是人生的脊梁。”
2023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育英学校考察,第一站走进校史馆。
1948年创办于河北西柏坡,1949年随党中央迁入北京,育英学校承载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和鲜明的红色基因。
“让每一位育英学校的学生牢记学校的光荣历史,铭记党的关怀,赓续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从小听党话、跟党走,立志为党成才、为国奉献。”习近平总书记谆谆教诲浸润心田。
把爱国主义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
清晨,迎着灿烂的朝阳,澳门濠江中学附属英才学校学生排成整齐队列,挺起胸膛,向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行注目礼。
5年多前的场景,许多同学记忆犹新。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学校考察时,用老校长的一段往事教育孩子们:“新中国成立当天,在当时还是澳葡管治的时候,杜岚老校长毅然升起了五星红旗。这种强烈的爱国心和勇气,是一个带有标志性意义的爱国主义表现,也映照出澳门广大同胞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岁看到老,我们培养爱国主义也从小开始”,习近平总书记鼓励大家“经常到内地去走一走,看一看祖国大好河山。学好历史,学好中国的历史”。
立少年之志,筑信仰之基,迈好“人生第一步”。
2014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少先队员入队仪式,回想起自己当年入队时的情景:
“记得入队时心怦怦跳,很激动。”“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是一种荣誉。”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中国共产党是先锋队,共青团是突击队,少先队是预备队,“入队、入团、入党,是青年追求政治进步的‘人生三部曲’”。
2020年7月23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国少年先锋队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强调“新时代,少先队要高举队旗跟党走,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团结、教育、引领广大少先队员做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
亲自关心,亲自指导,亲自推动。
在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全党全社会要重视少先队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领导和保障,为少先队员健康成长和少先队事业发展创造条件。”
2021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意见》制定出台,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党中央名义下发的专门加强少先队工作的文件。新时代以来,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共青团牵头、团教协作、社会协同的新时代少先队工作体制机制正在逐步形成。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
2024年5月30日,在来自全国56个民族400多名少先队员的注视下,一面曾“遨游”太空的五星红旗,在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冉冉升起。
鲜红的旗帜,希望的星河,闪耀着亿万少年信仰的光芒。
(下转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