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梦)5月22日,中部特色商品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特博会”)上热热闹闹,除了琳琅满目的特色商品,还有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不断走进大众视野。
“这些虎头拖鞋太好看了,这么精美都不舍得穿!”在一家千层底绣花鞋的展位前,一双双粉嫩的“马卡龙色系”虎头拖鞋不时引来围观赞叹。参展商介绍,这些绣花拖鞋的千层底为纯手工缝制,以香云纱、宋锦为鞋面,并采用貂毛塑造虎耳,每道工序都十分用心,一双鞋要耗时7天。来自山西的游客刘女士不禁感叹:“这千针万线的手工是机器替代不了的,充满了温度!”
在非遗文创产品区域,扎染簪花等文化元素特色饰品惹人注目,不时有市民游客驻足欣赏挑选。来自三门峡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工艺美术品设计专业的学生表示,为了让非遗文化走进现代生活,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了各具文化元素特色的饰品、家具用品等衍生品,希望能让非遗文化真正“活”起来。
此次特博会上,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卢氏泥塑”传承人杨强强带着泥塑作品亮相展区。其中,不用电不用发条、轻轻一拉一挤就会“汪汪叫”的泥塑小狗很受欢迎。据悉,这款泥塑作品去年被列为马达加斯加共和国驻华大使馆“一带一路”指定礼品。
澄泥砚、石砚……各类民间手工艺品让人目不暇接,一件件贴近生活、富有创意的文化产品,拉近了市民游客与非遗的距离,让传统技艺添彩现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