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三门峡“一节一会”开幕,这场盛会不仅连接着经贸与文旅,也是一座城市文明素养的试金石。八方来客汇聚于此,目光所及,既有山水之美,更有由内而外散发的文明之光浸润于节会的每个细微之处。
在三门峡,文明是一种无须言说的默契。斑马线前,车辆主动为行人让行;景区内,市民自觉为游客引导;节会现场,更是有随处可见的志愿者提供优质服务。他们的身影,是文明最生动的注脚。近800名志愿者活跃在节会一线,他们中有用流利英语为外宾讲解的,有顶着烈日维持秩序的,有穿梭于场馆间运送物资的。在“一节一会”期间承担嘉宾接待、赛事引导、文明倡导等多项工作。这些平凡的坚守,没有豪言壮语,却用汗水与微笑织就了节会的文明底色。他们是城市的“形象大使”,让文明从口号变成触手可及的温暖。
城市的“面子”与“里子”,彰显着文明的刻度。市容整治后的街道,落叶清扫得干干净净,公交站亭的公益广告换上了黄河主题的设计。夜市摊点热闹非凡,顾客自觉带走垃圾;出租车司机常备雨伞、充电宝,遇到外地游客总会多聊两句“尝尝咱的特色美食”。这些改变,是城市管理者与市民共同守护家园的“持久战”,早已成为大家心底的自觉追求。
文明建设是久久为功的持续工程。“一节一会”将阶段性文明实践成果转化为常态化治理动能,我市可充分借势节会平台,将文明实践的阶段性成效与常态化治理深度融合,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成为市民日常参与的生活方式,让市容市貌的整洁有序成为城市运行的基础常态。随着节会精神与城市治理的交融,文明之风则会如春风化雨般浸润日常,成为三门峡向更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