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陈林道)5月14日,记者从市人社部门获悉,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行“岗位需要+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四位一体的项目化培训模式,进一步提升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就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效带动就业创业、助推产业发展。截至目前,市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共组织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失业人员、企业职工等开展各类订单式定岗式培训154期,培训人员6615人次,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5945人,培训学员就业创业率达到40%。
精准调研,把握职业培训方向。聚焦全市“8+6”产业集群和12条重点产业链,调研摸清企业岗位需求、人才需求,围绕重点群体培训意愿,聘请优秀教师、开设专业课程,大规模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群众就业竞争力。
多元合作,整合社会培训资源。强化职业院校培训“主阵地”作用,开展定向、定岗和订单式培训,实现入校即入企;发挥企业培训“主力军”作用,大力开展技能培训,扩大高技能人才供给;发挥社会力量“主攻手”作用,精准对接市场需求,探索“培训+输出+品牌”模式,形成具有专业优势的劳务群体。
定制课程,提升培训评价质量。建立培训对象职业培训和就业帮扶台账,掌握就业需求,加强跟踪服务,针对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失业青年、高校应届毕业生等不同就业群体,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培训,努力实现精准培训。
打造品牌,提升职业培训效能。成功创建“失业职工之家”品牌,并设立综合服务窗口,提供涵盖“打包办服务、职业培训、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档案管理、红色教育、权益保障”等一站式服务,参与职业培训、职业介绍、心理辅导等活动3600余人次,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700余人。
强化服务,促进就业创业增收。建立完善的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定期举办各类就业招聘会、企业宣讲会等活动,开展就业推荐和跟踪服务,持续提升“职业培训+就业服务”效能,将就业岗位推介贯穿整个职业培训过程,努力实现培训学员高质量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