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渑池新闻·陕州新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5年05月16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市强力推进沿黄乡村振兴建设
作者:    来源:中国三门峡网 - 三门峡日报

    本报讯(记者白叶楠)仰韶文化之花璀璨绽放,多彩田畴绘“丰”景……近年来,我市强力推进沿黄乡村振兴建设,以村为点、串点连线、以线带面、循序渐进、全面提升,强化城乡、产业、生态融合发展路径,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注入强劲新动能。

    2020年以来,我市鼓励支持灵宝市东寨村、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后地村、陕州区城村、湖滨区大安村先行规划建设,探索乡村运营路径。4个村分别聚焦“九曲黄河 大美东寨”“明清枣林 诗意后地”“黄河聚落 移民城村”“天下黄河 相遇大安”主题,开展“招商式”“服务式”“陪伴式”运营,对标实施项目132个,投资10.43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100万元以上,农民人均收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8%以上,实现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双改善、集体农民收入双提升。

    聚焦壮大乡村产业,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持续做强优势特色产业,沿黄乡村聚力发展彩色小麦、莲菜、油菜(油葵)、优质蔬菜、特色水果、古枣林、中药材、牛心柿、花椒。建设特色产业集聚区,形成县、乡、村区位发展格局,现有国家、省、市三级产业强镇6家、现代农业产业园4个,总产值达到33.5亿元,带动农户6.7万人,园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全市平均水平20%至30%。建立产业链专班,发挥龙头企业产业组织优势,持续向沿黄乡村延伸覆盖,以“公司+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模式,带动87.5%的沿黄村庄形成特色种养专业村,特色产业占沿黄乡村农业产值比重达87%。

    强化标准化生产,打造特色优势品牌。以农业生产“三品一标”为抓手,抓好品种引育,自主培育5个彩色小麦新品种;选育连翘、丹参、牛至和苍术等道地药材新品种12个;推广应用梨、桃、葡萄、大樱桃等新优品种39个,提高产品品质。规范生产标准,围绕果、菌、药等优势产业,制定颁布市级以上标准131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34项,实现按标生产。擦亮金字招牌,沿黄县(市、区)有效期内绿色食品达到50个,地理标志农产品13个,国家名优特新农产品15个,灵宝苹果区域品牌价值200.28亿元,稳居县级区域品牌第一位。

    强化高端化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依托道地药材优势,引进哈三联生物药业。做好精深加工,建设大枣分拣、烘干、晾晒厂,开发生产出枣酒、枣茶、枣醋、枣木工艺品、休闲食品等系列产品。发展设施农业,建设阳光玫瑰、秋天清脆、长野紫等16个新品种葡萄展示园,温棚栽培2000余亩,防雨棚实现全覆盖。加快发展智慧农业,积极对接骨干冷链物流网络,灵宝市建设集仓储、加工、物流、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加强产地初加工,推进智能分拣、清洗烘干、储藏保鲜、切制包装等技术装备,累计投入16.5亿元提升果品、中药饮片等产地加工能力。

    与此同时,我市突出农旅融合,着力提升文化实力、挖掘生态潜力、放大农耕魅力,积极培育新型业态。以沿黄农业、景观、文化为依托,加快推进9个乡村旅游综合体建设,培育大枣文化园、“萄醉田园”、东寨九曲黄河观景台、阌园生态农业园、汉山—枣香河、金鸡岭黄河入豫观景台等一批运营实体;以沿黄生态廊道为主线,串联起仰韶遗址、函谷关、地坑院、三门峡大坝、明清古枣林、传统古村落等文化、农业、生态资源,形成8条乡村旅游线路,让和美乡村成为人人向往的地方。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三门峡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本网站所刊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三门峡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转载使用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渑池新闻·陕州新闻
   第04版:国内国际
   第05版:健康三门峡
   第06版:社会新闻
   第07版:特刊
   第08版:广告
习近平向多哥新任领导人致贺电
习近平复信中国丹麦商会负责人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
市政协党组(扩大)会议召开
我市强力推进沿黄乡村振兴建设
点亮城市 迎接节会
文明传承之花——道德沃土的精神丰碑
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精神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