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红色基因,砥砺奋进伟大时代。
摩肩接踵,人流如织,水泄不通。今年“五一”假期,我市“红色旅游景点”人气爆棚,吸引全国各地游客和外国友人疯狂追捧。
1938年,刘少奇同志在渑池八路军兵站,把马列主义与中华传统修身理念结合,起草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成为全党思想建设的纲领性文献。如今,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纪念馆内,鎏金大字铭刻提纲挈领,煤油灯、手稿复刻品等文物再现刘少奇在艰苦环境中笔耕不辍的场景。展馆通过沉浸式影像与互动展陈,引导参观者切身感受“思想入党”的深刻内涵。
初心的永恒指南,雕刻出实干报国的精神丰碑。
在三门峡大坝景区,中流砥柱石屹立激流,千年不倒,既是地理奇观,更是中华民族绝不屈服、绝不低头、绝不妄自菲薄的精神坐标。1957年,数万建设者以“人定胜天”的信念,创造出新中国治黄史上的奇迹,将自然砥柱升华为民族精神的图腾。
党员先锋队在大坝建设时期,以“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信仰引领,在技术封锁和物资匮乏中攻坚克难、砥砺奋进。
“非常震撼!”5月3日,中流砥柱博物馆内,来自江西省的游客涂先生感叹,展馆运用高科技手段,让人仿佛穿越时空,充分领略到了黄河的波澜壮阔和历史的厚重伟大。
如今的三门峡大坝,不仅防洪发电,更以万亩湿地、飞鸟翩跹的生态画卷,诠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丰硕成果,展现中国人民从“征服自然”到“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明觉醒,成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城市典范。
7000年光阴流转,崤函大地的文明根系深扎沃土,绽放出跨越时空的精神之花。
从“好人榜”上平凡英雄的温暖坚守,到中流砥柱博物馆里科技与历史的交响;从彩陶坊酒器中的文化密码,到刘少奇纪念馆中永不褪色的党性光辉——在这里,每一朵文明之花都诠释着“何以中国”的深层答案,每一粒精神火种都激荡着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站在新的历史坐标,三门峡将以文明传承者的自觉、创新开拓者的锐气,将7000年积淀化作高质量发展的文化引擎,传递友好善意、开展文明对话、追寻红色征程,为现代化中国建设注入崤函新气象。犹如黄河在此奔涌东去,中华文明的长河亦在此激荡起更为璀璨的浪花,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星辰大海,浩荡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