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后,给我们的工作注入新的动能,我们与在职党员联动,在社区原有‘周四说事’品牌的基础上创新加入‘在职党员谈心’环节,进一步调解矛盾、化解纠纷,优化基层治理。”近日,渑池县会盟社区负责人表示。
为进一步构建党建引领、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渑池县直工委持续推进在职党员“双报到双报告双服务”工作机制,以“双报到”赋能基层“微治理”,有力推动资源下沉、服务下移、治理下延,形成了互助共建、常态互动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双向结对全覆盖,激活基层“微治理”。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按照“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双岗位”原则,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工作新模式,对在职党员、驻区单位党组织、各社区资源进行全覆盖摸排,将该县78个县直单位全覆盖包联共建7个社区,指导县直机关3081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着力实现区域联合、力量聚合,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精准匹配强注入,激发党员“内动力”。根据行业特点,把县直机关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资源优势与社区的实际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梳理机关在职党员及党组织党群阵地、特长优势、服务意向、便民服务等资源,建立县直机关服务项目“资源清单”,实现在职党员精准入网、服务岗位精准对接、工作能力精准匹配,确保县直机关党员和党组织资源力量从“有得用”到“用得到、用得好、用得活”。目前,197个机关党组织3081名在职党员建立为便民便利、宣传教育、心理咨询、社区助理、矛盾调解等4大类23项6401条服务项目,进一步推动“双报到双报告双服务”项目精准化。
健全机制强管理,保障服务“新效能”。社区党组织根据分包单位工作开展情况,及时将各单位每月开展走访、摸排、帮助解决实际困难问题等情况进行公示公开,每月一汇总,一季度一公示,接受群众评议监督。同时,建立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工作台账,结合群众满意度对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报到服务情况进行评价,以评价倒逼服务质量和服务效能再提高,用好用活全流程闭环机制,做优做实“双报到双报告双服务”工作,释放基层治理“新效能”。 (胡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