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婉媚)近日,记者从市商务局了解到,我市聚焦开放平台建设、招商引资、对外经贸合作等重点任务,持续提升开放水平,对外开放相关指标连续三年稳居全省第一梯队。
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推动自贸创新联动区建设。自贸创新联动区自2023年12月25日获得省政府批复以来,我市分两批优选13个先进典型案例在全市复制推广。同时,挖掘“自贸区税务跨省协办”事项上报省商务厅,被评选为省级典型案例。开展进口铜精矿属地检业务。2023年12月底,三门峡进口铁路运输铜精矿监管试点正式获批,三门峡成为全国第二个试点城市。推动乡村振兴“五定班列”常态化。三门峡至青岛黄岛乡村振兴“五定班列”于2023年9月1日首列发车,已累计出口货物4900吨。
推动招商引资提质增效。明确招商方向。围绕我市“8+6”产业集群和12条重点产业链开展招商项目谋划,相继出台《三门峡市招商引资与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方案》《三门峡市主导产业链和招商引资三年行动计划》等文件,优选189个项目在商务部网站、中国贸促会网站等集中发布。搭建招商平台。组织参加中博会、豫商大会、亚欧博览会及省政府春茗商务活动等重大经贸活动,先后在香港、澳门和郑州、上海、乌鲁木齐等地举办产业推介活动。在第二十八届和二十九届黄河文化旅游节期间,举办招商引资专题推介活动,共集中签约项目81个,总投资1154.58亿元。连续两年在全球豫商大会期间举办新材料产业专项推介活动,累计签约项目37个。狠抓项目落地。坚持招商动态周通报机制,持续推进高层互访、邀商考察、项目签约等。
强化对外经贸企业服务。以龙头带全局。指导中原黄金冶炼厂与韩国开展铜加工贸易业务,实现交易额2.4亿元;指导戴卡轮毂成立战略发展部,针对关税减免国家扩大出口,实现交易额2400万元,同比增长105%;促成昌通路桥联合体中标乌兹别克斯坦7亿元路桥工程项目。主体培育壮大。培育外贸进出口实绩新企业20余家,先后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进博会、中非经贸博览会等20余场国内大型经贸活动;指导启航汽车公司获得二手车出口试点资质,成为我市首家拥有该资质的企业,已累计出口货值2626万元;指导灵宝丰禾农业出口肥料货值1.5亿元,四季丰公司出口“阳光玫瑰”葡萄货值2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