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超 通讯员冯祎)为进一步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近年来,渑池县城关镇坚持党建引领、网格筑基,在辖区推行“镇—社区—网格”三级网格化治理模式,通过打造“全要素网格”,让党建、综治、民政、应急、宣传等方面工作“多网合一”,实现大事小事“一网打尽”,提升工作效率,赋能基层治理新活力。
打造治理体系,嵌入红色力量。该镇按照“属地管理、整体覆盖、精准服务”的原则,将全镇社区划分为“镇—社区—网格”三级治理单元,以网格为基层治理最小细胞,每个“细胞”配备1名专职网格员、多个兼职网格员,并推选热心群众、党员、志愿者担任网格长,形成“一格一长多员”配置。同时进一步将党小组建在网格内,推动网格内党员、红色物业“进网入格”。
红色“双驱”赋能,凝聚干事合力。该镇为破解党员参与治理积极性不足的问题,各社区支部纷纷通过优化组织生活、实施积分管理、拓展志愿服务,构建党员长效服务机制,以“党建+红马甲”双重红色为驱动,推动治理力量从“分散”走向“聚合”。“社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密切联动,以党小组形式将志愿服务嵌入网格治理场景。进一步通过积分管理,将矛盾化解、邻里互助、文化活动等8项内容纳入积分管理清单,实现了组织生活与民生服务深度融合。
练好“绣花功夫”,深耕精细管理。该镇通过“红袖章”巡逻、矛盾调解、养老服务等精细化手段,将治理触角延伸至每个角落。网格员、党员志愿者组成7支“红袖章”志愿巡逻队伍,重点排查安全隐患、调解邻里纠纷,累计排查、处理飞线充电等安全隐患250余处。针对老龄化趋势,新华社区以老年食堂、医院为平台,依托网格开展精准养老服务,通过“线上订单+线下关怀”模式,累计惠及周边1000余名老人,切实将养老服务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关怀”,有效提升了老年群体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