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5年05月06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国应有的样子
作者:    来源:中国三门峡网 - 三门峡日报

    (上接第一版)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要从亚洲做起。”加快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中越命运共同体,构建高水平战略性中马命运共同体,将中柬关系定位提升为新时代全天候中柬命运共同体——访问期间,中国同三国双边命运共同体建设再上新台阶。

    越南把接待习近平总书记访问作为“今年最重要外交议程”;马来西亚最高元首易卜拉欣在国家王宫举行盛大欢迎仪式,总理安瓦尔亲赴机场迎送;柬埔寨国王西哈莫尼登基20年来首次赴机场迎接外国贵宾,并向习近平主席颁授“柬埔寨王国民族独立大项链级勋章”……

    最高规格礼遇、最隆重热烈安排,展现出发自内心的真挚情谊,也传递出世界剧变之际周边国家加强对华关系的普遍意愿。

    45、26、37——访问期间,中国同越、马、柬三国签署“创纪录”的108份合作文件。既有传统领域合作,也有新质生产力领域的携手。中国同周边国家互利合作不断拓展,正在形成更为紧密的共生、协同发展格局。

    “亲望亲好,邻望邻好”“强不执弱,富不侮贫”“像走亲戚一样常来常往”……亲仁善邻、讲信修睦的大国睦邻之道,不仅对中国和亚洲的和平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对于当今世界国际关系演进也具有强烈现实意义。

    4月8日至9日,新中国历史上首次中央周边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在同周边关系“近代以来最好的时期”,也是“周边格局和世界变局深度联动的重要阶段”,中国发出“携手周边国家共创美好未来”的大国宣言。

    以建设和平、安宁、繁荣、美丽、友好“五大家园”为共同愿景,以睦邻、安邻、富邻、亲诚惠容、命运与共为理念方针,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的亚洲价值观为基本遵循,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主要平台,以安危与共、求同存异、对话协商的亚洲安全模式为战略支撑……

    国际媒体评论:当个别大国重演威胁吞并邻国的陈旧戏码,中国向世界展现了什么才是大国同邻国相处的正确之道。

    大国与周边如何相处,折射出大国的世界观、秩序观和价值观。在元首外交引领下,尊重各自发展道路、支持彼此核心利益、相互提供战略支撑,日益成为中国同周边国家关系的鲜明特征。

    1月,同今年首位访华的外国元首斯里兰卡总统迪萨纳亚克会谈时强调,“将一如既往支持斯里兰卡维护国家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支持斯方自主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2月,就文莱41周年国庆向文莱苏丹哈桑纳尔致贺电时指出,“愿同哈桑纳尔苏丹一道努力,推动中文命运共同体建设走深走实,更好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

    3月,就缅甸遭受地震灾害向缅甸领导人敏昂莱致慰问电时表示,“中方愿向缅方提供需要的帮助,支持灾区人民早日战胜灾害、重建家园”;

    4月,同印度总统穆尔穆就中印建交75周年互致贺电时指出,“双方应坚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和处理中印关系,共谋相邻大国和平共处、互信互利、共同发展的相处之道”;

    也是4月,同印度尼西亚总统普拉博沃就中印尼建交75周年互致贺电时强调,“中印尼同为发展中大国和‘全球南方’重要力量,双方合作具有战略意义和全球影响”。

    2025年春天,习近平主席以多种方式同周边国家领导人频密交流互动,深刻阐明这样一个道理:亚洲是我们的共同家园,周边是搬不走的邻居,成就邻居就是帮助自己。

    力生于团结,事成于和睦。世界的重心正在转向亚洲,21世纪将是亚洲世纪。作为发展中大国和本地区大国,中国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永远是地区国家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将始终做维护和平稳定、促进发展繁荣的中流砥柱。

    (二)“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

    4月11日,钓鱼台国宾馆,杨柳吐绿,春花烂漫。习近平主席亲切会见三年来第三次访华的西班牙首相桑切斯。会晤、散步、午餐……围绕中西、中欧合作和当前国际形势,双方深入交流3个多小时。

    中欧是推动多极化的两大力量、支持全球化的两大市场、倡导多样性的两大文明,双方关系具有战略意义和世界影响。会见中,习近平主席强调:“中欧应该履行国际责任,共同维护经济全球化潮流和国际贸易环境,共同抵制单边霸凌行径”。

    4月2日,美方打着“对等”的幌子,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输美产品滥施关税。面对美方实施新一轮经贸遏压,中国第一时间采取坚决有力反制措施,不仅是维护自身正当权益,也是为了维护国际社会共同利益,捍卫国际公平正义。

    在这场世界高度关注的会见中,习近平主席的讲话掷地有声——

    “打关税战没有赢家,同世界作对,将孤立自己。70多年来,中国发展始终靠的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从不靠谁的恩赐,更不畏惧任何无理打压。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中国都将坚定信心、保持定力,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

    德不孤,必有邻。当个别大国沉迷于“关税武器化”的单边霸凌行径,国际社会纷纷表明同中国一道反对保护主义、推进互利共赢合作的态度。

    马来西亚,今年东盟轮值主席国和中国-东盟关系协调国。安瓦尔总理说,面对单边主义抬头,马方愿同中方加强合作,共同应对风险挑战。东盟不会赞同任何单方面施加关税的做法,将通过合作联合自强,保持经济增长。

    桑切斯首相表示,中国是欧盟重要合作伙伴,西班牙始终支持欧中关系稳定发展。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西班牙和欧盟愿与中方加强沟通协作,维护国际贸易秩序。

    瑞士联邦委员兼外长卡西斯赞赏中国维护多边主义的努力,指出与中国的自由贸易将增强瑞士的竞争力,瑞方愿加快瑞中自贸协定升级谈判。

    ……

    “很丰厚,这些合作。”

    4月24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习近平主席指着桌子上厚厚的合作文本,笑着对来华国事访问的肯尼亚总统鲁托说。

    在两国元首见证下,中肯双方签署20项合作文件,涵盖共建“一带一路”、高新科技、人文交流、经济贸易、新闻传媒等领域。

    会谈中,习近平主席明确指出,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不会变,中非患难与共、守望相助的初心不会变,中非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根本宗旨不会变。

    三个“不会变”,彰显中国对非洲国家的重信守义,更传递出一个不惧国际风云变幻坚持和平发展、开放共赢的大国赋予世界的确定性力量。

    当确定性、稳定性日益成为全球稀缺资源,中国所提供的确定性、稳定性,不仅令世界各国政要高度重视,也吸引着来自全球的工商界人士。

    3月28日上午,40余位外资企业全球董事长、首席执行官以及商协会代表齐聚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习近平主席同国际工商界代表的会见。

    从物流、汽车到医药、能源等领域,有美、德、法、英、日等发达国家,也有沙特、巴西等全球南方国家。国际工商界人士集体聚首北京,充分表明中国市场对全球产业的巨大吸引力。

    习近平主席在会见中指出,中国事业舞台大,市场前景广,政策预期稳,安全形势好,正是有利于外资企业投资兴业的一方沃土。中国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必然是外商理想、安全、有为的投资目的地,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相信中国就是相信明天,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市场、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是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近年来,中国积极构建多元化市场,深化与各方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不仅赋能对方发展,也增强了自身韧性。

    这个春天,一个个开放合作的平台,向世界展示中国完全能够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继续为全球经济注入强劲动能——

    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71个国家和地区、1700余家企业携带4100余个品牌齐聚海南;第137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美国沃尔玛、法国家乐福、英国特易购等220多家全球零售头部企业亮相广州;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年会、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吸引跨国公司高管和各界有识之士纷至沓来……

    西门子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博乐仁说,“中国营造了一个真正值得投资的环境,其政策稳定性将吸引更多国际投资者前来兴业展业”;沙特阿美总裁纳瑟尔感叹,“在日益不可预测的全球环境中,中国是一片确定性的绿洲”;英特宜家集团首席执行官阳森瑞由衷表示,“我们对同中国合作有信心,是因为我们和中国都着眼于长期发展”……

    4月16日,习近平主席出访马来西亚期间,同安瓦尔总理共同见证中马双方交换合作文本,其中一项关于互免签证的协定,两国民众格外关注。数天后,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来华进行国事访问,中阿元首共同见证签署互免签证的协定,中国的“免签朋友圈”再“加1”。

    自2024年全面放宽优化过境免签政策以来,我国已对54国人员实施240小时过境免签,推动外国人来华“中国游”市场显著增长,今年又推出离境退税“即买即退”等便利举措。“中国游”带火“中国购”,成为对外开放闪亮名片。

    这个春天,科技界也喜讯频传:大语言模型“深度求索”在全球人工智能界引起轰动,105比特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三号”再破世界纪录,“墨子号”量子卫星跨越星际对话,人形机器人以矫健身姿跑出“科技马拉松”……

    事实一再有力表明,无论外界怎么围堵打压,只要中国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就能展现“越压越强”的韧性。

    五千年的文明传承告诉我们,孤立他人终成断简残篇,兼收并蓄方能续写华章。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也告诉我们,只要立足自身、开放合作,就能无惧风雨、开辟新局。

    在全球化面临严峻挑战之际,习近平主席以拨云见日的历史眼光,指出“多边主义是解决世界面临困难挑战的必然选择,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这是大国的深邃眼光,也是大国的丰厚智慧。

    (三)“同舟共济方能行稳致远”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联合国成立80周年。2025年,历史的回声叩问现实。面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回潮,面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冲击,各国作出何种抉择,将决定时代走向、影响世界格局。

    “小船孤篷经不起惊涛骇浪,同舟共济方能行稳致远”“构建命运共同体是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利共赢、‘同球共济’的大道正途”……习近平主席面向世界各国朋友,深刻阐释和衷共济、命运与共的道理。

    面对个别国家挑动大国战略竞争、煽动阵营对抗,中国从全人类根本利益出发,强调大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承担着特殊重要责任,推动构建和平共处、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格局。

    今年1月21日、2月24日,习近平主席同俄罗斯总统普京分别举行视频会晤、通电话,就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进行深入战略沟通,在关键时刻为中俄关系把舵领航。

    “任凭国际风云变幻,中俄关系都将从容前行,为各自发展振兴助力,为国际关系注入稳定性和正能量”“发展对华关系是俄方着眼长远作出的战略选择,绝非权宜之计,不受一时一事影响,不受外部因素干扰”……

    两国元首坚定有力的表态,向世界昭示:一个成熟、坚韧、稳定的中俄关系,是动荡世界中的恒量,而非地缘博弈里的变量。

    今年是中国同欧盟建交50周年,中欧关系处于承前启后的重要节点。中欧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符合双方根本利益和世界普遍期待。

    “志同道合是伙伴,求同存异也是伙伴。”1月14日,习近平主席在同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通电话时深刻指出,50年来,中欧关系不仅助力各自发展,也为世界和平和繁荣作出重要贡献。“中国对欧盟抱有信心,希望欧盟也能成为中方可以信任的合作伙伴。”

    “欧中都尊重联合国宪章宗旨、坚持多边主义、维护自由贸易,反对阵营对抗,双方应当合作而不是竞争。”科斯塔积极回应,当今时代充满挑战,世界需要欧中更加紧密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共同为世界和平稳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下转第三版)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三门峡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本网站所刊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三门峡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转载使用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国内国际·灵宝新闻
   第05版:文化周刊
   第06版:阅读
   第07版:伏牛
   第08版:城建·交通
唱响新时代劳动者奋斗之歌
大国应有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