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简介】
李女士在某视频平台上看到一位自称“专业持证律师”的自媒体人,在视频里大肆“揭底”所谓的多家保险公司保单“秘密”,言辞激烈地煽动网友赶紧退保,还煞有介事地传授起“全额退保”的流程与经验。
看完视频后,李女士便通过该账号与一位姓赵的“律师”进行联系。在“赵律师”的怂恿和指导下,李女士拨打了监管投诉电话要求全额退保。保险公司联系李女士询问原因,李女士执意要退保。见到李女士后,工作人员仔细梳理保单条款,分析利弊。听完后李女士才明白,实际情况和网上说的完全不符,这份保单和自己的保障需求很契合,同时看清了“代理退保”背后的陷阱。
【案例警示】
1.警惕网络上的误导性信息。一些所谓的“专业人士”利用互联网平台发布看似专业的保险知识,实则是为了吸引眼球、煽动情绪,甚至引导消费者进行不理智的行为。
2.理性对待保险产品,了解自身需求。保险产品的设计是为了满足不同的保障需求,消费者应在购买前充分了解保险责任、免责条款等关键信息,面对网络上的负面评价或煽动性言论时,应保持冷静,不要被他人诱导和利用。
3.通过正规渠道解决诉求,远离非法代理。如果消费者对保险产品或服务有异议,应通过正规渠道(如保险公司客服、监管部门投诉热线)表达诉求,而不是轻信非法“代理退保”中介。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三门峡监管分局 三门峡市保险行业协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