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宁宗峡)老旧楼道粉刷一新、停车位规划整齐……4月25日,走进湖滨区涧河街道文二社区,不少居民正围在一起唠家常。“以前坑洼不平的路面重新修整,墙面变得干净整洁,卫生每天都有人打扫,住着舒心多了!”居民张大姐感慨道。
近年,我市将老旧小区改造列为重点民生工程,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居住环境等举措,惠及全市众多老旧小区。在湖滨区涧河街道一老旧小区,该小区刚刚完成排水管道连片改造,彻底解决了雨季积水难题。“过去一下雨,楼道里全是水坑,现在排水畅通,居民再也不用蹚水出门了。”小区居民李女士表示。
针对电动车乱停、垃圾清运不及时等治理痛点,我市众多社区推行“红色物业”模式,由社区党委牵头成立自治组织,协调增设充电桩、垃圾分类点等。在湖滨区大中海商圈,通过优化垃圾桶布局和清运频次,商超周边环境卫生显著改善,家住附近的居民王女士点赞:“现在垃圾日产日清,再没异味扰民了。”
民生工程不仅要“硬设施”升级,更要“软服务”提质。我市聚焦“一老一小”需求,建成社区日间照料中心、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站等,为独居老人提供助餐、助医等“嵌入式”服务,为青少年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家住虢都花园的刘奶奶感慨:“社区经常有医务人员上门量血压、陪聊天,就像自家儿女一样贴心!”
从“住有所居”到“住有优居”,我市以“小切口”推动民生“大变化”,让社区成为居民幸福生活的“暖心港湾”。